[发明专利]高速列车产品配置平台及配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8192.9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5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卿;谢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列车 映射关系 配置 产品配置 产品需求 设计参数 需求信息 构建 版本管理模块 需求分析模块 标准化模块 分层设计 基础上将 开发效率 模型模块 配置平台 求解模块 事物特性 需求分析 变型 结构化 组份 零部件 | ||
1.一种高速列车产品配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需求分析模块,采集用户的需求信息,经过映射转化为需求特征域中的主体需求特征、关键需求特征及旅客需求特征,再映射为功能需求参数、结构需求参数和性能需求参数;
配置模型模块,与所述需求分析模块连接,根据所述需求分析模块获得的功能需求参数、结构需求参数和性能需求参数,将产品的配置分为两层,包括高速列车组份模块的配置设计和产品零部件的配置设计,建立基于ECA规则的高速列车组份模块配置模型和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高速列车产品零部件配置模型,所述基于ECA规则的高速列车组份模块配置模型用于描述高速列车的组份模块的配置知识,所述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高速列车产品零部件配置模型用于描述可变型的产品零部件模型;
配置求解模块,根据客户的需求,首先通过ECA规则,在所述高速列车组份模块配置模型中,对组成配置模型的选择模块进行选择,完成产品的结构变型;然后,采用事物特性表对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结构中的各组成模块进行零部件的变型设计,从而得到满足需求的产品;
版本管理模块,对所述配置模型模块和所述配置求解模块中的模型及中间结果进行版本管理,保证此过程中的所有配置项的可追溯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列车产品配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高速列车产品零部件配置模型中设有事物特性表,所述事物特性表中存储有高速列车零部件的几何特性、结构特性、功能特性、性能特性、属性特性,以表的形式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列车产品配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ECA规则的高速列车组份模块配置模型中的组份模块分为关键模块和外围模块,所述关键模块包括承载组份模块、走行组份模块、动力组份模块,外围模块包括空调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列车产品配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高速列车产品零部件配置模型中,建立有客户需求与产品结构设计参数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
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速列车产品配置平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需求分析模块采集用户的需求信息,经过映射转化为需求特征域中的主体需求特征、关键需求特征或旅客需求特征,再映射为功能需求参数、结构需求参数、性能需求参数;
(2)将产品的配置分为两层,包括高速列车组份模块的配置设计和产品零部件的配置设计,在配置模型模块中,建立基于ECA规则的高速列车组份模块配置模型和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高速列车产品零部件配置模型,所述基于ECA规则的高速列车组份模块配置模型用于描述高速列车的组份模块的配置知识,所述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高速列车产品零部件配置模型用来建立可变型的产品零部件的模型;
(3)根据客户的需求,调用配置求解模块,首先通过ECA规则,在所述高速列车组份模块配置模型中,对组成配置模型的选择模块进行选择,完成产品的结构变型;然后,采用事物特性表调用所述高速列车产品零部件配置模型对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结构中的各组成模块进行零部件的变型设计,从而得到满足需求的产品;
(4)对所述配置模型模块和所述配置求解模块中的模型及中间结果进行版本管理,将版本信息存储在版本管理模块中,保证此过程中的所有配置项的可追溯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819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持续服务的高性能集群操作系统在线升级方法
- 下一篇: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