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坏血酸葡糖苷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8461.1 | 申请日: | 2014-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3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谢炜炫;李振峰;孙洪贵;陈洪景;朱振榕;陈世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世达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7/04 | 分类号: | C07H17/04;C07H1/06;B01D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坏血酸 葡糖 生产 方法 | ||
1.一种抗坏血酸葡糖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抗坏血酸葡糖苷反应液通过纳滤分离,脱除反应液中残留的VC,得纳滤浓缩液;
步骤2:将纳滤浓缩液通过连续流体分离装置分离,脱除VC葡萄糖苷反应液中的葡萄糖;
步骤3:从连续流体分离装置中出来的VC葡萄糖苷溶液先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调节pH后,再经过纳滤膜浓缩,脱除反应液中的无机盐,得VC葡萄糖苷浓缩液;
步骤4:将VC葡萄糖苷浓缩液进行减压蒸馏浓缩,进一步提高VC葡萄糖苷的浓度,再进行结晶,即可得到VC葡萄糖苷;
步骤2所述的连续流体分离装置内置30个分离单元,每个分离单元内填充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并将30个分离单元设计如下:
吸附区:包含8个分离单元,该区域中8个分离单元第1个和第2个分离单元串联连接,VC葡萄糖苷反应液首先进入吸附区第1个分离单元,原料液经过分离单元,VC葡萄糖苷被部分交换到树脂上,从第2个分离单元流出液与吸附水洗区的水洗液一并混合再进入以三并三串的方式连接的第3个到第8个分离单元,其中第7个、第8个分离单元流出液为吸附余液;
吸附水洗区:包括3个分离单元,经过吸附后,各分离单元进行水洗,该区域中的3个分离单元以串联方式连接,位于吸附区后,采用逆流进纯水方式,分离单元旋转到吸附水洗区后,夹带在树脂间的料液被水顶出,流出液与吸附区第2个分离单元的流出液混合一同进入吸附区的第3个、4个分离单元;
解析区:包含7个分离单元,分为两段,前段包含3个分离单元,后段包含4个分离单元,采用0.2mol/L氯化钠正向串联进入前段3个分离单元后,其流出液与解析后水洗区中的流出液混合再正向串联进入后段的4个分离单元,收集最后一个分离单元出液,得到VC葡萄糖苷;
解析后水洗区:包含4个分离单元,采用串联连接逆流进纯水方式,经过氯化钠解析后,树脂通过纯水的冲洗,将分离单元中残留的氯化钠全部洗出,解析后水洗区中的流出液与解析区中的前3个分离单元流出液混合;
再生区:包括4个单元,分为碱再生区和稀碱再生区,碱与稀碱前设中间罐,采用逆流逐级再生原理,再生液为4%的碱液;
再生水洗区:包括3个单元,洗涤残留在树脂罐内的碱,并直接回到再生区的后段稀碱再生区中间罐中;
反顶脱水区:包含1个分离单元,用解析区的产品VC葡萄糖苷作为该区的进料,并采用逆向进料,以顶替夹带在树脂间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坏血酸葡糖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纳滤所采用的纳滤膜的特征为聚砜、聚醚砜、复合反渗透膜,其工作条件为温度在20~35℃,工作压力2.0~4.0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坏血酸葡糖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蒸发结晶工艺中,通过减压蒸馏,使得VC葡萄糖苷的含量达到50%以上,然后降温后加入甲醇,即可析出VC葡萄糖苷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世达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世达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84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拆分补偿器
- 下一篇:一种无卤低烟耐候波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