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产甘露醇的短乳杆菌菌株及其生产甘露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1602.5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2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龙;杜昱光;岳敏;李曙光;尹恒;陈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7/18;C12R1/2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露醇 发酵 短乳杆菌菌株 葡萄糖 蔗糖 果糖 生产 菌种保藏号 低聚果糖 糖水解液 果聚糖 菌株 厌氧 | ||
本发明提供一株产甘露醇的短乳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brevis3‑A20,菌种保藏号为CGMCC8581。其特点为可利用含葡萄糖、果糖、蔗糖、低聚果糖及果聚糖水解液中的一种或多种碳源,发酵生产甘露醇。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该菌株发酵生产甘露醇的方法。在厌氧或微有氧条件下,pH在3.0‑7.0,温度在25‑40度范围内,发酵利用含葡萄糖、果糖、蔗糖及果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碳源,生产20‑300g/L的甘露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株产甘露醇的短乳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brevis3-A20及其发酵生产甘露醇的方法,属食品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露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六元糖醇,在食品、医药、化工和轻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目前,甘露醇主要由化学法或海带提取法生产。由于,现有的甘露醇生产方法成本及耗能较高。近年来,具有高选择性、低耗能等优点的微生物发酵生产甘露醇的方法广受关注(参考文献[1]Ghoreishi SM,Shahrestani RG.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engineeringmannitol production.Trends in Food Science&Technology,2009,20:263–270)。
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甘露醇,如球拟酵母菌属(Torulopsis)、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接合酵母菌属(Zygosaccharomyces)、亮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斜卧青霉(Penicilliumdecumbens)、粗糙青霉(Penicillium scabrosum)、黑曲霉(Aspergills niger)、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中间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termediu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和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等(参考文献[2],Saha BC,RacineFM.Bio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of mannitol and its applications.Applied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1,89(4):879-91.)。
目前,采用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发酵进行甘露醇的研究并不多见。朱豫等发现一株短乳杆菌M-1具有利用菊芋糖化汁发酵生产甘露醇的能力(参考文献[3]朱豫,曹海龙,岳敏,李曙光,白雪芳,赵小明,杜昱光,以菊芋为原料发酵生产甘露醇的研究,西北农业学报,2009,第5期,137-141。)。岳敏等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诱变育种技术获得了一株短乳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brevis3-A5,采用pH调控技术初步研究了该菌株的发酵工艺(参考文献[4]Yue Min,Cao Hailong,Zhang Jianping,Li Shuguang,Meng Yanyu,Chen Wei,Huang Lishuxin,Du Yuguang.Improvement of mannitol production byLactobacillus brevis mutant3-A5based on dual-stage pH control and fed-batchfermentations,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2013,Vol29(10):1923-1930)。然而,该菌株在高浓度底物条件下(180g/L总糖浓度以上),菌体生长受到抑制,无法有效将全部或绝大部分果糖转化为甘露醇,造成大量糖的剩余,无法满足工业放大的需求。因此,能够在高浓度底物下,高效的转化果糖产生甘露醇的菌株是实现发酵法生产甘露醇的关键。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1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阻抗测量的组织温度的无创测量
- 下一篇:手机解锁方法和装置及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