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蚊媒病毒常温收集、保存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7943.3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1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余静;范泉水;张富强;叶锋平;郭平;袁贵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N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孙山明 |
地址: | 650118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毒 常温 收集 保存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毒的收集、保存及检测,特别是蚊媒病毒收集、保存及检测。
背景技术
媒介蚊虫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中,病毒是引起严重疾病的主要的致病因而广受关注,如乙脑病毒、登革热病毒等。蚊虫监测只是蚊媒病监测的一个方面,要准确预测蚊媒病流行风险,其中重要的是掌握媒介蚊虫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目前对蚊媒病毒监测的主要手段是对媒介蚊虫体内的病毒进行检测,该方法需要大量搜集蚊虫,并要求有冷链技术来保存蚊虫体内病毒的完整性,以带回实验室进行病毒提取分离、血清学及免疫学实验等,或者进行病毒 RNA分析[Ritchie SA, et al., 2007]。在野外运输和携带上,冷链技术采用的液氮罐重量大,具有危险且使用不方便;在检测分析上,由于病毒 RNA分析容易受蚊虫自身 RNA干扰,病毒分离效率低,血清学和免疫学检测灵敏度不高;同时,搜集大量蚊虫进行病毒分析是一项费力、费钱的工作,因而,需要有新的技术来替代目前的蚊媒病毒监测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蚊虫取食过程中唾液反吐同时排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收集病毒,并将病毒 RNA 在常温下保存于载体7天以上,完成实验室检测,以提高病毒分离效率,节省人力和物力。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其步骤为:
(1)在疑似蚊媒致病病毒区域,捕捉30~200只同一种类或不同种类的蚊虫并逐一地放入青霉素小瓶中,过夜,饥饿后,待进入步骤 (2);
(2)按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收集病毒:
(a) 室温24~27℃下,把定性滤纸剪成3cm2若干份作为收集病毒的载体,每份滤纸中央标记滴加 RNA保存液的位置,取若干个干净培养皿加10% 蔗糖水,把医用棉球浸泡在培养皿中,将滤纸放在棉球上,再在滤纸标记位置滴加0.25ml RNA保存液,按每份滤纸30~70只蚊虫将步骤1)存活的蚊虫驱入放有培养皿的15~30cm3纱笼内,让蚊虫取食,每天换一次滤纸,共5~7天;
或者,(b) 把步骤1)蚊虫按 48小时间隔分批收集于青霉素小管中,-85℃ 冻存,用空斑试验检测蚊虫的感染病毒滴度,收集病毒液;之后,把定性滤纸剪成3cm2若干份作为收集病毒的载体,每份滤纸中央标记滴加 RNA保存液和病毒液的位置,取若干个干净培养皿,放置医用棉球,将滤纸放在棉球上,在滤纸标记位置滴加0.25ml RNA保存液,再取病毒液于同一位置滴加0.25ml;
(3)病毒保存
将步骤2)(a)蚊虫取食过的滤纸或步骤2)(b)滴加了蚊虫病毒液的滤纸作为病毒载体在室温24~27℃下分别放置,并在7天内进行检测;
(4)对被蚊虫取食过的载体提取病毒RNA
用AxyPrep体液病毒DNA/RNA小量试剂盒规定方式提取病毒RNA;
(5)PCR扩增及检测
设计PCR反应体系的病毒菌的5’,3’端保守序列引物及该引物的PCR反应条件;以PCR反应产物凝胶成像及测序鉴定。
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进一步是捕捉的蚊虫置于青霉素瓶中过夜,使其饥饿;翌日,将存活的蚊虫驱入纱笼内,供 8% 蔗糖水,纱笼内温度24~27℃,昼夜温差<2℃,相对湿度70%~80%,光照时间12~14h,使其存活。
作为上述方法一种应用是乙脑病毒收集、保存及检测: 步骤2)之(b) 当感染的乙脑病毒液的病毒滴度为7. 85 log PFU / ml时,收集病毒液。
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步骤 4)PCR扩增PCR反应体系(单位:微升)为:MgCl2 5微升,Buffer 2.5微升,dNTP 2.5微升,P1 0.5微升,P2 0.5微升,P3 0.5微升,R 1微升,F 1微升,模板RNA 4微升,H2O 7.5微升;该PCR反应体系以JE-251F和JE-925R为基因扩增引物,其中:
F: CGT TCT TCA AGT TTA CAg CAT TAG C;
R: CCY RTG TTY CTG CCA AGC ATC CAM CC;
PCR反应条件: ①50℃ 30分钟;②94℃ 5分钟;③95℃解链30秒;③52℃退火 1分钟;④72℃延伸60秒;⑤ ③~④45个循环;⑥72℃延伸15分钟;鉴定基因扩增片段为乙脑病毒条带700b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研究所,未经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7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