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倒挡锁止机构、变速器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9310.6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0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冰;余子林;周友;刘学武;赵烤蕊;邵发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4 | 分类号: | F16H63/34;F16H63/3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朱业刚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挡锁止 机构 变速器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倒挡锁止机构、变速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五挡手动变速器的挡位布置通常是倒挡齿轮布置在五挡齿轮的下方,倒挡齿轮与五挡齿轮共用一个拨叉轴,该拨叉轴上空套有五挡拨叉和倒挡拨叉。通常在变速器壳体中设置有倒挡锁止机构,该倒挡锁止机构能够保证五挡拨叉运动时(挂五挡),倒挡拨叉不动,从而防止车辆在挂五挡时误挂倒挡,避免了车辆高速行驶时因误挂倒挡所导致的严重安全后果。
现有的倒挡锁止机构如图1所示,其包倒挡拨叉1c、倒挡(五挡)拨叉轴2c、前进挡(通常为一二挡)拨叉轴3c及互锁销4c,倒挡拨叉1c具有供倒挡拨叉轴2c穿过的第一通孔5c及供前进挡(通常为一二挡)拨叉轴3c穿过的第二通孔6c,第一通孔5c与第二通孔6c之间通过一销孔7c连通,互锁销4c设置在销孔7c中,倒挡拨叉轴2c对应于销孔7c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互锁槽8c,前进挡拨叉轴3c对应于销孔7c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互锁槽9c。在空挡位置时,第一互锁槽8c、第二互锁槽9c及销孔7c相互连通,互锁销4c处于自由状态;在挂五挡时,倒挡拨叉轴2c向图1的下方运动,互锁销4c的右端脱离第二互锁槽9c,并抵顶在倒挡拨叉轴3c的圆柱面上(即非第一互锁槽8c的表面),互锁销4c的左端滑入第二互锁槽9c中,这样,互锁销4c的运动被限制,由于互锁销4a是设置在倒挡拨叉1c的销孔7c中的,这样,倒挡拨叉1c的运动被限制。避免了挂五挡时误挂倒挡。
但是,上述的倒挡锁止机构,在换前进挡时(前进挡拨叉轴3c向上或向下运动),由于第二互锁槽9c对互锁销4c存在一定的阻力,这样使得前进挡拨叉轴3a的运动不平顺,即使得换前进挡时出现换挡卡滞,影响换挡操作的平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倒挡锁止机构在换前进挡时出现换挡卡滞的问题,提供一种倒挡锁止机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倒挡锁止机构,包括壳体、倒挡拨叉、倒挡拨叉轴、互锁轴及互锁销,所述倒挡拨叉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互锁轴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互锁轴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倒挡拨叉轴插入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倒挡拨叉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销孔,所述互锁销滑动设置在所述销孔中,所述互锁轴设置有与所述互锁销的第一端匹配的第一互锁槽,所述倒挡拨叉轴设置有与所述互锁销的第二端匹配的第二互锁槽,所述互锁销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销孔的轴向长度且小于所述销孔的轴向长度加上所述第一互锁槽的最大深度与所述第二互锁槽的最大深度两者中较小的一个之和,所述倒挡拨叉轴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倒挡拨叉轴向挂倒挡方向移动时推动所述倒挡拨叉同步移动的止推件。
进一步地,所述互锁销为圆柱销,所述销孔为与所述圆柱销匹配的圆孔。圆柱销与圆孔的设置,一方面加工容易;另一方面,使得互锁销在销孔中滑动时阻力小。
进一步地,所述互锁销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凸弧面,所述第二互锁槽的槽底面为与所述凸弧面形状匹配的凹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止推件为固定在所述倒挡拨叉轴上的轴用挡圈。
进一步地,所述互锁轴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倒档拨叉轴一侧的表面形成有第一限位台阶,所述倒挡拨叉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的内壁形成有第二限位台阶,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抵靠配合以阻止所述倒档拨叉向挂倒档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互锁轴包括轴本体及沿所述轴本体径向伸出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互锁槽与所述第二互锁槽正对时,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在轴向上的距离小于等于0.5mm,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在径向上的距离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1mm,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倒挡拨叉的轴向距离大于等于1mm。
进一步地,所述倒挡拨叉的外侧形成有倒挡开关触发台阶,所述倒挡开关触发台阶包括一斜面及连接在所述斜面的底边上的一水平基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93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