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己内酯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73375.8 申请日: 2014-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4003972A 公开(公告)日: 2014-08-27
发明(设计)人: 李健;诸江徽;葛九敢;刘善和;薛谊;陶峻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红太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313/04 分类号: C07D313/04
代理公司: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林春旭
地址: 243100 安徽省马鞍***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制备 内酯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己内酯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己内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主要用于合成聚己内酯。聚己内酯以其优越的可生物降解性和记忆性,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其相关的研究也得到迅速发展。PCL是一种半结晶型聚合物,其熔点为59~64℃,玻璃化温度为-60℃。其结构重复单元上有5个非极性亚甲基—CH2 —和一个极性酯基—coo—,这样的结构使得PCL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加工性,同时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这种结构特点,一方面使其具有了形状记忆性,具有初始形状的制品,经形变固定后,通过加热等外部条件刺激手段的处理,又可使其恢复初始形状的现象。另一方面,该材料与淀粉等物质共混,可制得完全生物降解材料。目前,这两方面的特性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医疗方面,如胶带、绷带、矫正器、缝合线、药物缓释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质量稳定,收率高,成本低,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己内酯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 

一种制备己内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有机酸、双氧水、有机溶剂、稳定剂和催化剂常温下混合,然后在10℃-90℃温度下搅拌反应2-8小时,并脱水,脱水结束后,负压蒸出反应产物,根据蒸出的过氧有机酸的量加入一定量的环己酮, 10℃-80℃反应1-5小时,精馏分离得到己内酯;

稳定剂的加入量为总重的0.01%-2%,有机酸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0.5-2:1,催化剂的加入量为总重的0.01%-1%,所述的双氧水浓度为10%-70%,所述的环己酮和过氧有机酸的摩尔比为1:1-1:2。 

所述的制备己内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为8-羟基喹啉、磷酸三丁酯、吡啶羧酸中的一种或混合物,稳定剂的加入量为总重的0.1%-1%。 

所述的制备己内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酸为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异辛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酸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0.9-1.5:1。 

所述的制备己内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或者丙酮。 

所述的制备己内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硫酸、硝酸、烟酸的一种或者混合物,催化剂的加入量为总重的0.05%-0.5%。 

所述的制备己内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氧水浓度为30%-50%,双氧水与有机酸摩尔比为1:1-3。 

所述的制备己内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酸反应时温度为40℃-70℃,反应时间3-6小时。 

所述的制备己内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水过程可以在反应过程脱水,也可以在反应结束以后脱水。 

所述的制备己内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己酮和过氧有机酸的摩尔比为1:1-1.5,环己酮和过氧有机酸的反应温度为40℃-70℃;反应时间为2-3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己内酯的收率高,反应过程无三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质量浓度。 

实施例1

将130克丙酸、10%双氧水400克、200克丙酮、0.1克8-羟基喹啉和0.2克硫酸常温下放入1000ml四口圆底烧瓶混合,然后开始加热,在50℃下搅拌反应2小试,反应结束后脱水,脱水结束后,负压蒸出反应产物,蒸出的含过氧丙酸76克的溶液,向溶液中滴加环己酮95克,在50℃下搅拌反应2小时,精馏分离得到己内酯,以环己酮计己内酯的收率为95%。

实施例2

将135克戊酸、50%双氧水150克、200克乙酸乙酯、0.5克磷酸三丁酯和0.8克磷酸常温下放入1000ml四口圆底烧瓶混合,然后开始加热,在60℃下搅拌反应3小试,反应结束后脱水,脱水结束后,负压蒸出反应产物,蒸出的含过氧戊酸78克的溶液,向溶液中滴加环己酮96克,在60℃下搅拌反应2小时,精馏分离得到己内酯,以环己酮计己内酯的收率为97%。

实施例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红太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红太阳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33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