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油预混柴油引燃发动机的怠速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7495.5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0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胡佳明;高定伟;赖海鹏;赵伟博;陈士超;饶良武;郭威;张昊;张宝东;赵中芹;鲁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16 | 分类号: | F02D4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 柴油 引燃 发动机 控制 方法 系统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油预混柴油引燃发动机的怠速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内燃机,作为汽车、机车、轮船、农用机械(农用车)、工程机械及军用车辆等移动装置的动力源,是移动装置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以消耗石油为主。因此,如何降低内燃机的能耗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内燃机也是大气环境、特别是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利用尾气净化设备对尾气进行处理,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辆的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的含量,但是这种做法是对车辆尾气进行的后处理。如何能够从根本上减少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物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油预混柴油引燃发动机的怠速控制方法。应用该方法的车辆具有能耗低、尾气污染物排放少且乘坐舒适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油预混柴油引燃发动机的怠速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油预混柴油引燃发动机的怠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挡位信号;根据所述挡位信号判断车辆的怠速模式的类型;如果所述车辆处于空挡怠速模式且发动机水温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以柴油模式控制发动机进行车辆怠速,否则以双燃料模式控制发动机进行车辆怠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油预混柴油引燃发动机的怠速控制方法,可提升发动机的能源利用率,降低发动机的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可改善怠速的稳定性,提高乘坐舒适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汽油预混柴油引燃发动机的怠速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挡位信号判断车辆的怠速模式的类型之前,还包括:接收制动踏板信号和加速踏板信号;根据所述制动踏板信号和所述加速踏板信号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怠速模式。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发动机在所述柴油模式和所述双燃料模式下进行车辆怠速时,柴油的喷射方式包括预喷和主喷。
在一些示例中,当所述车辆处于空挡怠速模式、所述发动机水温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以柴油模式控制发动机进行车辆怠速,包括:
根据发动机的怠速需求值实时地对柴油的主喷的喷射量进行PID修正,以使所述发动机的实际怠速值临近或等于所述发动机的怠速需求值;
当所述车辆处于空挡怠速模式、所述发动机水温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以双燃料模式控制发动机进行车辆怠速,包括:
根据发动机的怠速需求值实时地对柴油的预喷的喷射量进行PID修正;
当所述车辆处于带挡怠速模式时,以双燃料模式控制发动机进行车辆怠速,包括:
根据发动机的怠速需求值实时地对柴油的主喷的喷射量进行PID修正。
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判断所述发动机的怠速需求值是否大于所述发动机的怠速上限值;如果是,则控制所述发动机以所述发动机的怠速上限值进行车辆怠速,否则控制所述发动机以临近或等于所述发动机的怠速需求的发动机的实际怠速值进行车辆怠速。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油预混柴油引燃发动机的怠速控制系统,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挡位信号;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挡位信号判断车辆的怠速模式的类型;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辆处于空挡怠速模式且发动机水温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以柴油模式控制发动机进行车辆怠速,否则以双燃料模式控制发动机进行车辆怠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油预混柴油引燃发动机的怠速控制系统,可提升发动机的能源利用率,降低发动机的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可改善怠速的稳定性,提高乘坐舒适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汽油预混柴油引燃发动机的怠速控制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制动踏板信号和加速踏板信号,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制动踏板信号和所述加速踏板信号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怠速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74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