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亚胺/金属复合积层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8745.7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5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弘;薛光廷;洪子景;黄慧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8 | 分类号: | B32B15/08;B32B27/00;C08G73/10;B32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金属 复合 积层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酰亚胺/金属复合积层板,其中包含:
第一金属膜;
第一热塑性聚酰亚胺膜,其贴靠重叠于所述第一金属膜的一侧面上;
第一热固性聚酰亚胺膜,其贴靠重叠于所述第一热塑性聚酰亚胺膜远离所述第一金属膜的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一热固性聚酰亚胺膜的水气穿透率不低于170克-微米/平方米-天;以及,
第二热塑性聚酰亚胺膜,其贴靠重叠于所述第一热固性聚酰亚胺膜远离所述第一热塑性聚酰亚胺膜的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二热塑性聚酰亚胺膜的水气穿透率不低于所述第一热固性聚酰亚胺膜的水气穿透率;
其中,所述第一热固性聚酰亚胺膜是由热固性聚酰亚胺前驱物所制得,所述热固性聚酰亚胺前驱物是由第一二胺单体、第一反应性单体及第一二酸酐单体所制得,且所述第一反应性单体选自由2,2'-双(4-氨基苯基)丙烷、1,3-双(3-氨基苯氧基)苯、4,4'-(1,3-亚苯基二异亚丙基)二苯胺、9,9'-双(4-氨基苯基)芴及聚氧丙烯二胺所构成的群组,以所述第一二胺单体及所述第一反应性单体的总摩尔数为基准,所述第一反应性单体的摩尔数介于3.00至7.00摩尔百分比之间;
所述第一热塑性聚酰亚胺膜及所述第二热塑性聚酰亚胺膜是由热塑性聚酰亚胺前驱物,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前驱物是由第二二胺单体、第二反应性单体及第二二酸酐单体所制得,且所述第二反应性单体选自由2,2'-双(4-氨基苯基)丙烷、1,3-双(3-氨基苯氧基)苯、4,4'-(1,3-亚苯基二异亚丙基)二苯胺、9,9'-双(4-氨基苯基)芴及聚氧丙烯二胺所构成的群组,以所述第二二胺单体及所述第二反应性单体的总摩尔数为基准,所述第二反应性单体的摩尔数介于35.00至65.00摩尔百分比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金属复合积层板,其中包含第二金属膜,所述第二金属膜贴靠重叠于所述第二热塑性聚酰亚胺膜远离所述第一热固性聚酰亚胺膜的一侧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金属复合积层板,其中包含第三热塑性聚酰亚胺膜,所述第三热塑性聚酰亚胺膜叠置于所述第二金属膜与所述第二热塑性聚酰亚胺膜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酰亚胺/金属复合积层板,其中包含第二热固性聚酰亚胺膜,所述第二热固性聚酰亚胺膜叠置于所述第三热塑性聚酰亚胺膜与所述第二热塑性聚酰亚胺膜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酰亚胺/金属复合积层板,其中包含第四热塑性聚酰亚胺膜,所述第四热塑性聚酰亚胺膜叠置于所述第二热固性聚酰亚胺膜与所述第二热塑性聚酰亚胺膜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金属复合积层板,其中所述第二热塑性聚酰亚胺膜的水气穿透率不低于200克-微米/平方米-天。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金属复合积层板,其中所述第一热固性聚酰亚胺膜的水气穿透率不低于200克-微米/平方米-天。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金属复合积层板,其中所述第一热塑性聚酰亚胺膜、所述第一热固性聚酰亚胺膜及所述第二热塑性聚酰亚胺膜的整体水气穿透率不低于180克-微米/平方米-天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金属复合积层板,其中所述第一热塑性聚酰亚胺膜、所述第一热固性聚酰亚胺膜及所述第二热塑性聚酰亚胺膜的总厚度介于9微米至25微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87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