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西梅饮料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9427.2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9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彭常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常钧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84;A23L2/60;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料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的加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西梅饮料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西梅,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水果品种,为蔷薇科李属欧洲李种。西梅果实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及膳食纤维,不含脂肪和胆固醇,故有“奇迹水果”、“功能水果”之美誉。西梅芳香甜美,口感润滑,可帮助老年人补充铁、锌、钾,强身健骨,可使小孩增加各种维生素。当作为配料时,具有甘草的芳香,是现代人健康饮食的佳品。目前,市面上的西梅加工的产品很多,如西梅干、西梅糕、西梅汁等,但以西梅为原料加工成的饮料,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西梅去核打浆后进行酶处理,分解出更多的营养物质,提供一种营养丰富、芳香甜美、口感润滑的西梅饮料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西梅饮料的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原料处理:取成熟的西梅,经清水清净,去核后,进行打浆,制得西梅浆,直接打浆,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流失;
B、酶解:调整西梅浆pH为 4.5-5.5,加入西梅浆重量0.3-0.5%的果胶酶、0.6-0.8%的纤维素酶、0.1-0.2%的淀粉酶,温度控制40-50℃,时间控制4-6小时,通过酶的作用,使果浆中的果胶物质降解,分解出更多的营养物质;
C、调配:取西梅浆25-35重量份、木糖醇6-10重量份、麦芽糊精3-5重量份、柠檬酸0.3-0.4重量份、稳定剂0.1-0.2重量份、香精0.05-0.1重量份、山梨酸钾0.03-0.05重量份、饮用水加至100重量份,搅拌均匀,制成混合液,以木糖醇作为甜味剂,不会提高血糖的含量,使饮料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
D、均质: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液均质处理,温度为80-90℃,压力为20-30 Mpa,通过均质,可以改善饮料的口感和稳定性,避免了饮料的分层沉淀;
E、杀菌:采用瞬间杀菌法,温度90-95℃,时间10-15s,制得西梅饮料,减小对营养物质的破坏;
F、罐装:将杀菌后的西梅饮料冷却至30-40℃,真空无菌环境下罐装;
G、检验、贮藏:检验罐装是否合格,常温下贮藏。
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法生产的西梅饮料,充分保留西梅的营养物质,通过均质使饮料的色泽稳定,避免了分层沉淀,采用木糖醇作为甜味剂,使饮料芳香甜美、口感润滑,本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饮料营养丰富、食用方便,具有强身健骨、延缓机体和大脑衰老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西梅饮料的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原料处理:取成熟的西梅,经清水清净,去核后,进行打浆,制得西梅浆,直接打浆,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流失;
B、酶解:取10kg pH为 4.5的西梅浆,加入0.03kg的果胶酶、0.06kg的纤维素酶、0.01 kg的淀粉酶,搅拌均匀,温度控制40℃,时间控制6小时,通过酶的作用,使果浆中的果胶物质降解,分解出更多的营养物质;
C、调配:取西梅浆2.5kg、木糖醇1kg、麦芽糊精0.3kg、柠檬酸0.04kg、稳定剂0.01kg、香精5g、山梨酸钾3g、饮用水加至10kg,搅拌均匀,制成混合液,以木糖醇作为甜味剂,不会提高血糖的含量,使饮料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
D、均质: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液均质处理,温度为80℃,压力为30 Mpa,通过均质,可以改善饮料的口感和稳定性,避免了饮料的分层沉淀;
E、杀菌:采用瞬间杀菌法,温度90℃,时间15s,制得西梅饮料,减小对营养物质的破坏;
F、罐装:将杀菌后的西梅饮料冷却至30℃,真空无菌环境下罐装;
G、检验、贮藏:检验罐装是否合格,常温下贮藏。
实施例2:
一种西梅饮料的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原料处理:取成熟的西梅,经清水清净,去核后,进行打浆,制得西梅浆,直接打浆,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流失;
B、酶解:取10kg pH为 5的西梅浆,加入0.04kg的果胶酶、0.07kg的纤维素酶、0.015 kg的淀粉酶,搅拌均匀,温度控制45℃,时间控制5小时,通过酶的作用,使果浆中的果胶物质降解,分解出更多的营养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常钧,未经彭常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9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强桁条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摩托车车架下摇架安装座焊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