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护帽、插芯组件、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牵引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81114.0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3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童朝阳;程兴均;刘蕾;齐龙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组件 光纤 连接器 及其 组装 方法 牵引 | ||
1.一种光纤插芯的保护帽(19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191),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主体部(191)的第一侧安装到插芯(110)的前端上;和
弹性尾部(192),连接到主体部(191)的第二侧,并沿第一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帽(19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是多孔插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帽(19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191)覆盖插芯(110)的内孔中的光纤(102)的前端面以及插芯(110)的前端面(111)上的与配对的插芯配合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区域,从而使光纤(102)的前端面和插芯(110)的前端面(111)上的至少一部分配合区域与外界环境隔离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帽(19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191)和所述插芯(110)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装配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帽(19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191)具有与插芯(110)的前端面(111)配合的配合端面(195);
所述主体部(191)的配合端面(195)上形成有与插芯(110)的前端面(111)上的对准针/对准孔配合的装配孔/装配针,并且
所述主体部(191)和插芯(110)通过对准针/对准孔与装配孔/装配针的配合组装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帽(19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护帽(190)的配合端面(195)上形成有一个容纳凹槽(193),当所述保护帽(190)装配在所述插芯(110)的前端面(111)上时,插芯(110)的内孔中的光纤(102)的前端面被密封地容纳在所述容纳凹槽(193)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帽(19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芯(110)的前端面(111)被形成为与光纤的轴线成预定角度,并且所述保护帽(190)的配合端面(195)被形成为具有与插芯(110)的前端面(1111)互补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帽(190),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帽(190)的弹性尾部(192)为波纹状的弹性部件、弹簧形式的弹性部件或弹片形式的弹性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帽(190),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保护帽(190)安装到所述插芯(110)上时,所述保护帽(190)能够穿过连接器的外壳体(300)中的用于容纳插芯(110)的容纳孔(3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帽(19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芯为单孔插芯,并且所述保护帽(190)的主体部(191)直接套装在所述单孔插芯的前端上。
11.一种插芯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组件(100)包括:
内壳体(150);
弹簧(140),安装在所述内壳体(150)中;
多孔插芯(110),安装在所述内壳体(150)的前端上,并挤压所述弹簧(140);
多纤光缆(101),其一端从内壳体(150)的后端进入内壳体(150),并且其一端的多根光纤(102)固定在插芯(110)的多个通孔中;
套筒(160),套装在内壳体(150)的后端上,并且与所述内壳体(150)一起将光缆(101)一端的加强元件(103)固定在内壳体(150)的后端上;
热缩管(180),热缩在套筒(160)和从套筒(160)中露出的光缆(101)上;和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保护帽(190),所述保护帽(190)安装在所述多孔插芯(110)的前端面(111)上,
其中,所述插芯组件(100)为与光纤连接器的外壳体(300)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整体部件;并且
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外壳体(300)能够套装在所述插芯组件(10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11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