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原位内氧化制备铜基Al2O3复合粉末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94530.4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2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韩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江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原位 氧化 制备 al sub 复合 粉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活性炭进行原位内氧化法制造铜基Al2O3复合粉末的工艺方法及制备得到的铜基Al2O3复合粉末。
背景技术
弥散强化铜合金(Dispersion Strengthened Copper,简称DSC)是具有优良综合物理力学性能的铜基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耐磨性、高温性能,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较高的尺寸稳定性等综合性能。弥散强化铜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高,甚至退火后仍保有大部分屈服强度,退火可以提高铜合金的延性,但由于弥散强化铜的屈服强度保有率高,因此在高传导性铜合金中,加工硬化的弥散强化铜屈服强度最高。弥散强化铜的强度可与多种钢相媲美,而传导性却与铜相似。氧化铝弥散强化铜材料的物理性能与纯铜的非常相似,它不但强度高,电导率和热导率也高;即使长时间暴露于接近铜基体熔点的温度(800~900℃)之下,依然能保持很好的强度和传导性能,因此使用温度范围很大,使用领域更广泛。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可应用于电力、电子、机械等工业领域,可用做电气工程开关触桥、连铸机结晶器内衬、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大功率异步牵引电动机转子、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电车线)、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偏滤器垂直靶散热片、高脉冲磁场导体材料等;并且在这些领域有着其它材料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作为现在逐步提速的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电车线),比铬锆铜材料具有更优秀的高强高导工程应用耐久稳定性,是重要的新型备选材料。
在国外,内氧化法生产弥散铜的研究已进入实用阶段,美国俄亥俄洲的SCM公司已形成月产18吨、四种牌号(C15710、C15720、C15735、C15760)Cu-Al2O3的生产规模。目前德国、俄罗斯、日本弥散强化铜合金也已生产,该产品生产工艺仍然在保密中。
在国内,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南大学较早开展了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研究,申请号为200410029836.0的中国发明专利“弥散强化铜合金及其制备工艺方法”公开了其制备方法,采用对弥散铜等静压锭进行一次性内氧化和烧结的工艺,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由于产品性能的稳定性方面均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没能规模化投放市场。
近年来,对弥散强化铜进行研究、试验和尝试生产的单位先后有北京有色研究院、昆明和河北等相关的科研院所和公司,如:申请号为200510032208.2的中国发明专利“零烧氢膨胀纳米弥散强化Cu- Al2O3合金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0610048645.8的中国发明专利“弥散强化铜材料中氧化铝原位生长工业生产技术”;申请号为200910303699.8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高导电性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的制备工艺”;申请号为200310119001.X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化铝弥散强化铜引线框架材料及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0710195524.0的中国发明专利“超高张力铜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北京某有色研究院的弥散铜材料主要为低、中等铝含量(Al的质量比例为0.1~0.3%左右),性能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其它科研院、公司由于存在批量生产产品性能不稳定等问题,相继放弃该项目。
目前国内弥散强化铜棒材事实上依然依赖进口,在军用高端电真空和无冷却超强电流线圈、导体(如电磁炮元件)领域,受到国外的进口限制。
上述国内各单位制备弥散强化铜的方法是相似的,通常包括制取铜-铝合金粉末、氧源制作、混料、冷等静压制作短粗锭、综合热处理、锭加热至高温、热挤压、冷加工、性能检测等步骤,这些方法在商业化生产中有以下共同的突出缺点:
(1)杂质氧(O)影响性能
产品弥散强化铜棒材中杂质氧含量难以控制,平均杂质氧含量>150ppm,不能满足制作电真空元器件的原料要求。弥散强化铜棒化学成份中,除了化合态存在于Al2O3相的氧元素之外,其余的氧是杂质氧,杂质氧影响导电率、高温强度,特别是作为电真空元件的材料使用时会出现氢脆现象,出现裂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江铜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江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45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备软件的一致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锡条浇注定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