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牡丹籽油微胶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5444.5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8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胡良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杰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P1/04;A23F5/00;A23F3/00;A23C9/152;A61K8/92;A61K8/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丹 微胶囊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牡丹籽油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牡丹籽油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牡丹籽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属毛莨科芍药属,落叶灌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医药价值。长久以来,牡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却显得严重滞后,生产附加值很低,没有形成产业链。
牡丹籽是牡丹植株的精华所在,牡丹籽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经国际权威检测机构PONY检测,牡丹籽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亚油酸占28%,油酸占22%,还含牡丹酚、牡丹皂甙等几十种生物活性物质,营养价值非常丰富,是一种极好的天然保健食品源。牡丹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受外界光照、空气、温度、金属离子等物理以及化学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产生过氧化物、氢氧化物、醛、酮、低分子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化学物质,不仅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而且产生的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微胶囊技术指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液体、气体甚至它们的混合物包埋,形成半透膜或封闭膜的技术。内部被包覆的物质称为芯材,外层膜则称为壁材,包埋形成的微胶囊颗粒粒径为1~1000μm。由于具有能够改变物料的状态、质量、体积和性能,保护敏感成分,增强稳定性,控制芯材释放,降低或掩盖不良味道降低挥发性,隔离组分等功能,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医药、纺织、涂料、农业、化妆品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牡丹籽油虽然也有将其制备成微胶囊的产品(CN103609751A),但他们采用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成本高,流动性和致密性都差,因此,有必要寻求另外的制备方法使得微胶囊制备成本下降,制备的微胶囊产品质量稳定性、包埋率、流动性、致密性和生物相溶性等性能均表现良好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新型壁材制备牡丹籽油微胶囊的方法,所述方法制备的牡丹籽油微胶囊及牡丹籽油微胶囊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牡丹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牡丹籽油为芯材,下述组分之一为壁材制备牡丹籽油微胶囊:
(1)酵母;
(2)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或
(3)牡丹饼粕蛋白和海藻酸钠。
进一步,所述牡丹籽油来源于凤丹牡丹或者紫斑牡丹。
优选的,所述壁材为酵母,进一步,所述酵母为酿酒或抗生素厂的废酵母液,或者食用级干酵母。
优选的,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酵母纯化或灭活、(2)酵母自溶、(3)包囊。
优选的,所述包囊步骤中,芯材∶壁材质量比为1∶2~3∶1。
优选的,所述酵母纯化或灭活步骤为取酿酒或抗生素厂废酵母液,用2~3倍体积的无菌水清洗,用80目、100目的筛子分别筛分2次,除去酒花树脂和其他较大的杂质,3000~5000r/min常温下离心5~10min,弃上清液,再用无菌水清洗1~2次,至上清液无色无味即可,离心得到乳白色的酵母乳,经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制得干酵母。活的食用级干酵母,65~70℃灭活20~30min,或者紫外灯照射灭活。
优选的,所述酵母自溶步骤为取纯化或灭活后的干酵母,加入4~10倍的水制成悬浮液(即酵母∶水为1∶4~1∶10),再加入自溶促进剂乙醇0.5~5%,并调整起始pH值为5~7,在40~60℃范围内变温自溶12~48h,于80~95℃下,灭酶10~15min,3000~5000r/min离心分离30~40min后,30~50℃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得酵母胞壁备用。
优选的,所述包囊步骤为以牡丹籽油为芯材,处理后的酵母为壁材,按芯材壁材质量比1∶2~3∶1比例加入牡丹籽油和酵母密封,放入50~80℃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频率80~160r/min,振荡6~12h,牡丹籽油即可通过渗透扩散作用进入酵母细胞内部,形成微胶囊,真空抽滤回收未包入的牡丹籽油,再用无水乙醇洗涤2~3次酵母表面残留的牡丹籽油,30~50℃真空干燥20~30min或冷冻干燥,即得牡丹籽油微胶囊。
优选的,所述壁材为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进一步,所述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2∶1~5∶1。
优选的,所述方法包括以牡丹籽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壁材,经过如下步骤(1)乳化、(2)包囊、(3)固化、干燥制备而得。
优选的,所述芯材和壁材质量比为1∶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杰,未经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54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