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0254.8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5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成;黄达;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63/91 | 分类号: | C08G63/91;A61K47/48;A61L27/18;A61L27/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药物 生物降解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是一类具有在生理条件下可以自行降解、崩溃或代谢,从而可以被生命体吸收或排出体外特点的聚合物。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被广泛的用于制备生物医用材料。
在使用药物进行疾病治疗时,为获得理想的药效,减小毒副作用,所用药物需要在体内有适当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药物浓度过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药物浓度过低则不能发挥作用。药物的有效浓度往往需要在体内维持相当一个时期,才能保证疗效。特别是对于某些慢性疾病,减少服药次数,长时间维持有效药物浓度更为重要。近年来在生物医用高分子领域的研究中,长效药物缓释材料是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药物缓释的目标就是对药物的释放剂量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降低毒副作用,减少抗药性,提高药效。长效药物缓释材料还可以减少服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药物缓释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采用高分子缓释制剂是最主要的途径。目前将药物分子负载到聚合物上制备高分子缓释制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包埋法,即通过亲疏水作用、氢键作用力等物理作用力将药物分子包埋到聚合物或聚合物组装体内部,这种负载药物的方式由于物理作用力往往较弱而存在初期易突释、整体释放时间不长等缺点,达不到长效缓释的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化学键合法,即通过化学反应将药物分子键合到聚合物上,这种载药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药物突释的问题,还具有载药量可精确控制、药物释放行为易于控制、药物释放周期长等优点。
亚胺和双缩酮是两种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稳定而在弱酸性条件下会发生解离的结构,因此常用于制备具有pH响应性的聚合物材料。在人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中,pH差异是广泛存在的。例如,胃肠道的pH环境从胃部酸环境(pH值1~3),到十二指肠(pH值4~5),到中性的回肠(pH值6.6~7.5)。人体正常的血液的pH值为7.35~7.45,但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和乳酸的滞留,人类肿瘤细胞和血栓微环境呈现出弱酸性。细胞内外的pH环境也有显著的差异,如内涵体的pH值在6.0,肿瘤细胞内低于5.4,溶酶体的pH更低(pH值4.0~5.0)。一些常用的生物医用材料如聚酯类材料也会在降解的时候使所处的微环境呈弱酸性,因而含有亚胺和双缩酮结构的聚合物材料在人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中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载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负载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具有下述式Ⅰ或式Ⅱ所示的结构:
式Ⅰ中,表示脂肪族聚内酯去除末端羟基后剩余的基团,X为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或亚苯基,表示含有伯胺基的药物分子去除胺基后剩余的基团。
式Ⅱ中,表示脂肪族聚内酯去除末端羟基后剩余的基团,m、n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优选m=2~6,优选n=2~8),表示含有羟基的药物分子去除羟基后剩余的基团。
所述脂肪族聚内酯可选自下述任意一种: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GC)、乙交酯-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GLC)、聚丙交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G-b-PLA)、聚乙交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G-b-PGA)、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G-b-PCL)、聚(丙交酯-乙交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G-b-PLGA)、聚(丙交酯-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G-b-PLC)、聚(乙交酯-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G-b-PGC)。
上述脂肪族聚内酯的分子量可为2,000~400,000。其中,含聚乙二醇醚嵌段的脂肪族聚内酯中聚乙二醇醚嵌段的分子量为200~2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02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破乳剂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轮机的新型高压调节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