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09055.3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9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田维;韩志强;王瑜;樊利康;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L1/344 | 分类号: | F01L1/34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杨宜付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可变 气门 正时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燃机领域,特别是涉及到内燃机的进、排系统当中的进、排气门的正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内燃机来讲,气门的正时由凸型线和凸轮轴与曲轴之间的传动机构控制,当凸轮制造完成后,其正时也就确定,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改变。但是内燃机,尤其是车用内燃机,其工况变化范围很宽,不同的转速条件下气体的流动特性差异很大。固定的气门开启时刻对于利用气流惯性等很不利,在设计凸轮轴和传动机构时只有根据内燃机的使用特点,结合其工况范围进行一个折衷选择,因此最终的结果是不能全面优化整个工况范围内的内燃机特性。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如果能够灵活控制气门的正时,对于全面提升内燃机的综合性能将直到积极作用。
进排气凸轮一旦加工完成,其型线在工作过程当中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在已有的众多气门正时机构发明设计当中都对凸轮轴传动轮进行了改进。在改进传动轮的过程当中不免会使传动轮的结构变得复杂,并且会增加传动轮的质量。而传动轮的转速为发动机转速的1/2,其转速较高,在变工况的时候由于惯性将增加传动系统的动态负荷。因此,如果增大传动轮的质量必然造成传动负荷的进一步增加,对于改善发动机的动态响应很不利。
为了达到改变气门正时的目的,同时也不增加传动系统的质量,本发明重新设计了一种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增加传动系统的质量的情况下实现气门正时的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基于曲轴、排气凸轮轴齿轮、进气凸轮轴齿轮和传动链组成的链传动系统,包括三个传动链张紧器,每个传动链张紧器通过连接油管连接一个传动链张紧器控制器;第一传动链张紧器安装在曲轴与排气凸轮轴齿轮之间,第二传动链张紧器安装在排气凸轮轴齿轮与进气凸轮轴齿轮之间,第三传动链张紧器安装在曲轴与进气凸轮轴齿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链张紧器包括一张紧轮,张紧轮装配在传动杆的一端,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张紧活塞连接;传动杆安装在传动杆滑座内,传动杆上设置有张紧弹簧定位凸台,在张紧弹簧定位凸台与传动杆滑座之间安装有张紧弹簧;张紧活塞装配在液压腔内,液压腔固定安装在传动杆滑座上,传动杆滑座与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所述液压腔上还设置有进油接口,该进油接口与连接油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链张紧器控制器包括一控制器壳体和电磁阀,控制器壳体上装配有一控制活塞;控制活塞的一端位于控制器壳体内,控制活塞的另一端与电磁阀连接;控制活塞与电磁阀之间安装有控制活塞回位弹簧;控制器壳体上还设置有两个个环境压力孔,两环境压力孔分别位于控制活塞的两行程端外;控制器壳体上还设置有高压油进口、回油口和出油接口,出油接口与连接油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回位弹簧与控制活塞同轴装配。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控制器壳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能够实现进、排气门正时提前或者是推迟的连续可变控制,并且进气门与排气门的可变控制相互独立。
2、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与气门传动机构相对独立,即便是在控制装置失效的情况也不会影响传动机构本身的正常运行,也不会影响发动机的基本工作。
3、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与气门传动机构相对独立,无论是控制装置损坏还是传动系统损坏都不会产生相互影响,降低了维修成本和维修难度。
4、对气门本身的传动机构的改变较小,几乎不增加传统的气门传动机构的重量。
5、控制装置本身不会随气门传动机构一起高速运行,降低了运动件的总重量,有利于提高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降低了对控制系统本身的要求。
6、控制装置本身均可使用通用零部件,开发难度较小,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7、直接控制的零部件为电磁阀,电磁阀为位置式,控制难度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传动链张紧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传动链张紧器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9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会计办公盒
- 下一篇:一种装载机摇臂机加工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