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尖锥阴极与锥形栅孔对应的冷阴极三极管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12192.2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6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狄云松;于彩茹;张晓兵;王琦龙;雷威;崔云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1/304 | 分类号: | H01J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黄成萍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阴极 锥形 对应 三极管 | ||
1.一种尖锥阴极与锥形栅孔对应的冷阴极三极管,包括阴极、阳极(7)和栅极(3),所述阴极包括阴极基板(1)和制作在阴极基板(1)上表面的场发射阴极(2),所述栅极(3)设置在阴极和阳极(7)之间,在栅极(3)上设置有与场发射阴极(2)对应的栅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基板(1)上表面对应栅孔(6)的位置设置有椎体突起结构,所述场发射阴极(2)至少覆盖住所述椎体突起结构的尖端部位,形成尖锥阴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锥阴极与锥形栅孔对应的冷阴极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孔(6)的内径,沿其轴向先减小再增大,形成两个燕尾相对接的结构;以最小内径的横截面,将栅极(3)分为上下两部分,阳极(7)的一侧称为上极板(4),阴极的一侧称为下极板(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尖锥阴极与锥形栅孔对应的冷阴极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发射阴极(2)仅覆盖住椎体突起结构的尖端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尖锥阴极与锥形栅孔对应的冷阴极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发射阴极(2)至少覆盖住椎体突起结构的整个突起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尖锥阴极与锥形栅孔对应的冷阴极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发射阴极(2)覆盖住整个阴极基板(1)上表面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尖锥阴极与锥形栅孔对应的冷阴极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发射阴极(2)采用物理沉积、化学气相沉积、丝网印刷或电弧方法制作在阴极基板(1)上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尖锥阴极与锥形栅孔对应的冷阴极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发射阴极(2)为纳米材料冷阴极、场发射阴极薄膜或场发射微尖阵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尖锥阴极与锥形栅孔对应的冷阴极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发射阴极(2)的材料为碳纳米管、纳米氧化锌、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21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