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率集成式油气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5616.0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2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钟成;雷正雨;杨慧玲;阎秀丽;陈小波;王正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1M13/04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5113 | 代理人: | 梁春芬 |
地址: | 545005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集成 油气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部件,尤其是一种具有油气分离功能的气缸盖罩。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发动机气缸盖罩油气分离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该油气分离结构由强制通风(即PCV阀)分离通道和呼吸管分离通道两部分构成,分别集成在气缸盖罩、气缸盖罩隔板形成的空间中。如图1箭头指向为该油气分离结构内部油气混合气流向。纵横交错的档油板9形成油气分离通道,档油板9处相应的配置回油集油杯6。油气分离结构设计思想:按照图1的混合气流向,配合迷宫结构,通过回油收集杯,油滴回到气缸盖油室,再通过回油孔返回到油底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如图1,集成在气缸盖罩上的迷宫档油板布置结构不太合理,容易产生压力损失,从而导致混合气流向不按图1箭头指示,导致分离路程变短,分离效果不佳;2、如图2、3,回油集油杯6设计较简单,没有档油装置,发动机工作时,高速旋转凸轮轴容易使机油油滴通过集油杯甩入油气分离室内,从而使回油集油杯6没有起到回油收集的作用,降低分离效果;3、该油气分离结构容易因压力损失而导致虹吸现象,容易使回油集油杯6的回油孔形成一层机油薄膜,通过油气分离结构分离的油滴无法通过回油孔返回到油底壳内,大大降低分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油气分离效率、降低机油损耗、改善发动机排放性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高效率集成式油气分离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率集成式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气缸盖罩及装配在气缸盖罩内侧的隔板总成,隔板总成与气缸盖罩之间形成供油气混合气体流动的油气分离通道,油气分离通道包括PCV阀分离通道和呼吸管分离通道,所述隔板总成包括铆在气缸盖罩内侧的隔板主体部及分别设置在隔板主体部上的入口导向板、预分离隔板、导流板、回油杯、回油挡片,隔板主体部前端两侧设置有分别与PCV阀分离通道和呼吸管分离通道连通的油气入口,隔板主体部上对应PCV阀分离通道和呼吸管分离通道的位置还设有多个贯穿隔板主体部内外表面的回油孔,所述入口导向板罩在隔板主体部外表面油气入口对应位置,所述预分离隔板向内倾斜连接在油气入口的一侧边缘,所述导流板包括倾斜连接在隔板主体部内表面上与PCV阀分离通道位置相对应的导流板Ⅰ及连接在隔板主体部内表面上与呼吸管分离通道位置相对应的导流板Ⅱ,所述气缸盖罩的PCV阀分离通道中设置有挡油板,所述导流板Ⅰ与挡油板在PCV阀分离通道中交替布置,所述回油杯设置在隔板主体部外表面上且与回油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回油挡片设置在隔板主体部内表面上且与隔板主体部外表面回油杯的位置相对应。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入口导向板的中部罩在油气入口的正上方,入口导向板的两端分别向上倾斜形成口径较大的导向入口;所述隔板主体部前端每一侧设有三个并排设置且呈长方形状的油气入口,所述预分离隔板连接在每个油气入口的后侧边缘,且由油气入口的后侧边缘向内并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导流板Ⅰ由后向前倾斜的连接在隔板主体部内表面上,导流板Ⅱ由前向后倾斜的连接在隔板主体部内表面上;所述回油杯包括罩在隔板主体部外表面上回油孔位置周缘的杯罩及设置在杯罩一角的杯孔,杯孔的位置与隔板主体部上回油孔的位置相互错开。
本发明高效率集成式油气分离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使用闭式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其集成化程度高,主要由气缸盖罩、隔板总成组成,在系统中,气缸盖罩不仅具有遮盖和密封气缸盖、充当机油加注口等基本功能,而且还集成了油气分离通道和油气混合气出口,并作为曲轴箱通风的主要通道;采用入口导向板对油气混合气进行初步导向,避免较大油滴直接进入分离通道,实现初步分离,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导流板Ⅰ、档油板的交替布置,导流板Ⅰ由后向前倾斜的连接在隔板主体部内表面上,油气混合气由前向后流动碰到导流板Ⅰ后返回油滴直接打在档油板上,能够使油气混合气按照设计预定的流向进行油气分离,从而实现高效的油气分离效率;在回油杯处合理的布置回油档片,能有效的防止凸轮室油滴通过回油孔飞溅到油气分离通道中,并能够形成正向压差,保证回油孔通畅,顺利收集油滴并返回凸轮室内,保持高效率的油气分离效率;呼吸管分离通道的设计,能够使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实现畅通的吸进新鲜空气和高效的油气分离两个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气缸盖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隔板装配在图1所示气缸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高效率集成式油气分离装置的气缸盖罩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56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