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控茶叶捏尖成型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22481.0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2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喻金红;管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黄山区锦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7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茶叶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茶叶捏尖成型机。
背景技术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曾出现在非官方评选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中。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带。太平猴魁外形为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稳红,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茶叶杀青后,还需要进行捏尖作业,捏尖时现在多采用手工作业,但是效率很低,而且制成的茶叶形状相差较大,茶叶的品质下降,申请号为201320459596.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捏尖机,但是茶叶捏尖机的入料口在及其顶部,入料时茶叶垂直向下容易弯折造成堵塞,而且出料时茶叶在筛网上排列较为杂乱,造成茶叶相互挤压烘干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茶叶捏尖成型机,可以提高捏尖成型及排列的效率,而且可以精确地对茶叶进行排列烘干,不存在茶叶相互挤压的状况,提高茶叶的品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数控茶叶捏尖成型机,包括机架、控制器、红外探测器、进料装置、出料装置、捏尖装置和排序装置,捏尖装置为上下并列的两个带有凹槽的辊轴,辊轴通过电机带动,辊轴外侧设有进料装置,辊轴内侧设有出料装置,出料装置为辊轴下部延伸至排序装置的传输带,传输带通过电机带动,传送带末端上部设有红外探测器,排序装置设置在捏尖装置下部,排序装置由筛面与导轨组成,导轨为相互垂直的两层,下层导轨底部固定在机架上,上层导轨与下层导轨滑动连接,上层导轨与下层导轨的连接部设有导轨丝杆,导轨丝杆两端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上层导轨上设有与导轨丝杆啮合的螺母,导轨丝杆有电机带动,上层导轨可通过导轨丝杆的转动在下层导轨上运动,筛面与上层导轨滑动连接,连接处设有筛面丝杆,筛面丝杆与导轨丝杆垂直设置,筛面丝杆通过电机带动,筛面丝杆转动可带动筛面在上层导轨上运动,上述的所有电机与红外探测器均与控制器连接并由控制器控制。所述丝杆的直径为16mm,螺距为5mm。辊轴的转速可以在0-200r/min间调节。
优选地,所述捏尖装置的辊轴中的上辊轴通过螺钉安装,两辊轴的间距可通过螺钉调节。
优选地,所述辊轴采用食用胶制备。
优选地,所述进料装置采用机械手自动加料。
优选地,所述捏尖装置包括多组上下并列的带有凹槽的辊轴,相邻两组辊轴的距离不大于1cm。
优选地,所述辊轴与传送带使用同一电机带动,电机带动辊轴,并通过皮带带动传输带。
优选地,所述传输带上两侧设有逐渐收缩的挡板,挡板端部设有导向头,导向头位于传输带端部向前延伸处,并与机架连接,用于防止落入筛网的茶叶方向发生偏转。
优选地,进料装置下部装有托盘,用于接收茶叶残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数控茶叶捏尖成型机控制方便,可以对茶叶的捏尖及排列进行自动化控制,压辊使用食用胶制作,不会对茶叶造成损害,而且对茶叶加工的规格一致,使茶叶的品质得到保证,本发明的及其每小时可加工0.4-1kg干茶叶,加工效率比以前提高了2倍以上,茶叶捏尖效果均匀一致,排列整齐,分散效果好,茶叶没有相互挤压的情况,烘干的茶叶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数控茶叶捏尖成型机结构图。
图2为数控茶叶捏尖成型机压辊传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黄山区锦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黄山区锦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2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气机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轮胎的防漏防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