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互动与自动为一体的车载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28554.7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谢明;张吉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智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50/08 | 分类号: | B60W50/08;B60W40/02;B60W4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路凯 |
地址: | 215335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动 自动 一体 车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驾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互动与自动为一体的车载系统。
背景技术
驾驶员在长途驾车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动作受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的各种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从而易产生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或驾驶不灵活等疲劳驾驶现象。尤其是,驾驶员在高速公路、草原或沙漠等基本保持不变环境中驾车时,更容易导致眼睛疲劳。
引起疲劳驾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驾驶员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肢体疲劳。一般的,驾驶员产生疲劳的先后顺序是:眼睛、颈部、肩部和腰部,其中主要是眼睛和身体的疲劳。
目前,常见的防止疲劳驾驶的技术主要有:基于驾驶员眨眼睛频率的疲劳驾驶判断、基于汽车行驶时间的判断和基于驾驶员动作的判断等几种。现有的防疲劳驾驶的技术主要是驾驶员疲劳后进行提醒,但是不能够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因此,尚且缺乏有效缓解驾驶员疲劳驾驶的车载技术,故现有的机动车存在安全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互动与自动为一体的车载系统,以有效提高机动车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互动与自动为一体的车载系统,包括输入模块、处理模块和机器人模块,其中,
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获取机动车外部的图像信息,并采集机动车驾驶员的语音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采集、分析并处理所述图像信息,以提取机动车所在的道路信息,并且根据提取的道路信息和/或所述语音信息向所述机器人模块发送机器人控制指令;
所述机器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机器人控制指令和/或所述语音信息产生的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互动与自动为一体的车载系统,通过处理模块分析并处理机动车外部的图像信息以提取有用的道路信息,并且根据提取的道路信息和/或所述语音信息向机器人模块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机器人模块能够与机动车驾驶员进行信息交互,从而有效缓解机动车驾驶员的疲劳,进而提高机动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集互动与自动为一体的车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载系统中机器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集互动与自动为一体的车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载系统中巡航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车载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集互动与自动为一体的车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互动与自动为一体的车载系统,以提高机动车的安全性。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集互动与自动为一体的车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载系统包括输入模块11、处理模块12和机器人模块13。
其中,所述输入模块11,用于获取机动车外部的图像信息,并采集机动车驾驶员的语音信息。
所述输入模块11具体包括摄像模块112和麦克风111,其中,所述摄像模块112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安装于机动车前方的前摄像头(未示出)、安装于机动车左方的左摄像头(未示出)、安装于机动车右方的右摄像头(未示出)和安装于机动车后方的后摄像头(未示出)。分别安装于机动车前后左右的至少一个摄像头能够有效采集机动车周围的图像信息。
所述麦克风111安装于机动车的驾驶室。麦克风111用于采集机动车驾驶员的语音信息,使得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载系统,能够获取机动车驾驶员的语音信息,并根据获取的语音信息,缓解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进而提高机动车的安全性。
所述处理模块12,用于采集、分析并处理所述图像信息,以提取机动车所在的道路信息,并且根据提取的道路信息和/或所述语音信息向所述机器人模块13发送机器人控制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智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智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85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