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10‑bit差分电容分段耦合式DAC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9304.5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8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赵达勤;吴朝晖;王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10 | 分类号: | H03M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10 bit 电容 分段 耦合 dac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10-bit差分电容分段耦合式DAC。
背景技术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具有中等速度、中等精度和低功耗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信号采集系统。差分型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相对于单端型,能够抑制电源噪声等干扰,一般用于10-bit至12-bit的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差分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电路主要由差分DAC、开关网络、比较器和逐次逼近控制逻辑构成。采用电容式的差分DAC能够实现信号的采样,无需另外增加采样电路,降低了模数转换器的结构复杂度。这样经过差分DAC对输入信号进行差分采样,比较器展开逐位的比较,逐次逼近控制逻辑产生DAC开关网络的控制信号,实现位转换过程,最终得出所需的数字信号。
差分电容式DAC作为差分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关键模块之一,它决定了模数转换器的静态性能。但随着模数转换器的精度增加,电容式DAC的面积也会增加,所以DAC的面积是模数转换器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分段耦合式结构的提出可以减小电容式DAC的面积。如图2所示为早期提出的10-bit差分电容分段耦合式DAC的结构,它利用了耦合电容C7=C19=32CU/31(CU为单位电容),从而避免了由于DAC精度增加而电容的面积成指数增长的问题,从而大大减小了DAC的面积。但是,由于耦合电容与单位电容CU存在非整数倍的关系,所以这会给DAC的版图设计带来很大的问题,电容之间难以匹配,从而影响DAC各电容的实际容值,使得DAC的性能下降。
图3为现有技术的10-bit差分电容分段耦合式DAC结构,它相对于图2中的早期10-bit差分电容分段耦合式DAC,去掉了边缘电容,且耦合电容C6、C17的容值确定为CU,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DAC的电容匹配的问题,但是引入了一定的增益误差。
利用图3的结构进行逐次逼近模数转换,经过10-bit的位转换,可以得出转换结果为:
其中VREF为参考电压,Bi为各位转换结果;
而依据理想的差分DAC进行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可以得出转换结果为: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
当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达到满量程,也就是Bi=1,那么两者的差值Δt=VREF/512。而对于10-bit的差分模数转换器,它的最小精度1LSB=VREF/512。所以图3的差分DAC与理想的DAC相比较,产生了1LSB的偏差,这是不可以忽略的,DAC的静态特性也会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型10-bit差分电容分段耦合式DAC。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10-bit差分电容分段耦合式DAC,包括正端次级电容阵列、正端耦合电容、正端主级电容阵列、负端次级电容阵列、负端耦合电容、负端主级电容阵列和采样开关;
所述正端次级电容阵列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串联,所述第二电容的下极板与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选择端与低参考电压及正端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下极板与第二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选择端与低参考电压及正端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电容的下极板分别与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开关连接,所述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开关的选择端均与低参考电压、高参考电压及正端输入电压连接;
所述正端主级电容阵列包括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及第十六电容,所述第十电容及第十一电容串联连接,所述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及第十六电容的下极板分别与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及第十二开关连接;所述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及第十二开关的选择端均与低参考电压、高参考电压及正端输入电压连接;
所述正端耦合电容包括串联连接的第八电容及第九电容,所述第八电容的下极板分别与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电容的上极板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上极板分别与第十、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及第十六电容的上极板和采样开关的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9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