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特异性水产类过敏原IgE筛查的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31103.9 申请日: 2014-05-28
公开(公告)号: CN103995110A 公开(公告)日: 2014-08-20
发明(设计)人: 蒋琳 申请(专利权)人: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3/558 分类号: G01N33/558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文君
地址: 102200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特异性 水产 过敏原 ige 试纸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胶体金标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特异性水产类食物过敏原IgE筛查的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过敏性疾病是当代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由广泛存在的过敏原引起的,我国约5~10%、美国和欧洲约5~25%的人群遭受过过敏性侵扰,其中幼儿和青少年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过敏反应(allergy)是免疫机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发生反应过度剧烈而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涉及临床各科,如内科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结缔组织病、肾小球肾炎、偏头痛等,外科包括移植排异反应、耳鼻喉科有过敏性鼻炎、渗出性中耳炎、美尼尔病等,妇产科包括新生儿溶血症,眼科包括过敏性结膜炎、交感性眼炎,口腔科包括复发性口疮,皮肤科约半数以上的疾病为过敏反应病,另外还有输血反应、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

2011年4月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人口约5.7亿,其中有1.5亿城市过敏原发病人口,常年处于过敏原状态的人群达5122万人。据此估算,中国人口城市变态反应疾病发病率为27%,加上非城市人口,实际中国变态反应疾病发病人数约为3.6亿。然而,近十年来,我国过敏原患者的诊治率不到1%,近99%的过敏原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5000家县级以上医院中引进UniCAP的不足150家,引进率仅占1%。这一比例与其他生化检测设备(约40~50%)的引进率相比,足以说明过敏原的体外诊断领域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体外过敏原检测设备和试剂主要依赖进口,这些原料均采自欧美的进口过敏原试剂,与我国患者的地域差和人种差也有待验证。基于上述情况,开发一种符合本土化要求的过敏原检测系统,包括我国自主创新的过敏原检测仪和试剂在内的研发势在必行。

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主要分为体内诊断和体外诊断。体内诊断包括皮肤诊断(定性检查)和激发诊断。常见的皮肤诊断包括皮内实验、点刺实验、划痕实验、斑贴实验等。激发诊断包括结膜实验、鼻实验、支气管实验、食物实验、药物激发实验、物理性激发实验等。由于体内诊断的影响因素复杂,准确性低,结果只能进行定性,且检查本身给患者带来痛苦,对严重过敏患者甚至存在生命危险等诸多因素,限制了体内诊断的进一步发展。

体外诊断的原理是基于IgE抗体诊断,在诊断技术上包括免疫印记法、放射变应原吸附诊断(RAST)、荧光酶标法(FEIA)、酶联免疫法(ELISA)等。

目前,国内常用的临床检测过敏原的方法是以皮肤针刺试验(SPT)为主的体内试验方法,即用稀释过敏原液直接点刺皮肤,观察检测点是否出现风团或潮红反应,进行阴性或阳性判定。SPT虽然有简便,成本低,患者可见结果等优点。但是其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准确性低,检查本身给患者尤其是小儿患者带来痛苦,对严重过敏患者甚至有生命危险。国内体外诊断领域处于落后状态,基本集中在手工操作和半定量半自动分析状态。存在操作烦琐、灵敏度和精密度差,测试时间长的缺点。

与体内试验相比,只需少量血清即可筛选和确定百种过敏原,具有效能参数可靠,不受药物影响,无全身反应危险等显著优点。应用比较突出的是PHARDIA UNICAP系统和SIEMENS诊断系统。PHARDIA UNICAP系统自7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被作为过敏原诊断的金标准。80年代进入中国,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而SIEMENS诊断系统是过敏原自动化新技术的代表,是近几年新兴的过敏原诊断系统,尚未进入中国市场。

在发达国家,临床上通行的全自动过敏原检测是基于酶联免疫法。常用两种方法:酶联免疫荧光测定法和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荧光测定法的经典系统是Pharmacia(法玛西亚)公司的Immuno CAP检测系统,它采用纤维素固相载体,该固相载体经溴化氧活化后与过敏原共价结合。过敏原预先结合在固相载体上,加入血样后37℃孵育,如患者血清中有针对该过敏原的特异性IgE,即形成抗此过敏原抗体复合物。洗脱后加入酶标记的酶标二抗,形成固相载体-过敏原-特异性IgE-酶标二抗的结合物。再次洗脱后加入底物,产生酶催化荧光产物。测定荧光值。根据荧光吸光度的大小换算成特异性IgE含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11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