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aq酶末端转移酶活性构建T载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1232.8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1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吕新;李玥仁;陈丽华;刘兰英;李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C12N15/6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taq 末端 转移酶 活性 构建 载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中一种载体构建的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Taq DNA聚合酶末端转移酶活性构建T载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T载体是一种方便的克隆PCR产物的线性载体,T-A克隆技术被证明对PCR产物的克隆极具价值。此方法的原理是利用TaqDNA聚合酶具有非模板依赖性的末端转移酶活性,可将PCR双链产物的每一条链的3′-端加入一个突出的dA碱基,而线性T载体的3′-端正好含有与之互补配对的突出dT碱基,从而实现T-A互补连接。
目前,经典的T载体构建方法有2种。第一种是先将质粒通过EcoR V或Sam I等切口平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然后利用末端转移酶或者具有末端转移酶活性的Taq DNA聚合酶在dTTP或ddTTP环境中给质粒平末端3′-端添加T。第二种方法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即在T载体前体中引入2个串联的能产生3′-端突出单碱基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如Xcm I或Ahd I等识别位点,使用这些酶切割特异性序列后产生的末端为3′-端突出单碱基N(N代表任意碱基),如果将该碱基设计为T,则可以通过酶切T载体前体使其产生2个3′-端突出T碱基而成为T载体。
目前T载体的构建方法多采用第一种方法,如Promega和TaKaRa公司的产品,以及国内几家公司的产品。但由于Taq DNA聚合酶末端转移酶活性主导下的3′-端加T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并非所有的质粒3′-端均可添加上T,其加T效率一般35%~55%之间,因此以此方法构建的T载体往往存在大量3′-端未添加T的平端载体。在PCR产物T-A克隆过程中会出现载体自身环化背景高,PCR产物连接效率低,阳性克隆筛选困难等问题。因此,如何在TaqDNA聚合酶末端转移酶活性主导下的3′-端加T反应后,有效去除3′-端未添加T的质粒,以减少T-A克隆过程中载体自身环化背景,是制备高质量、稳定、高效T载体的前提,也是本发明重点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TaqDNA聚合酶的末端转移酶活性高效构建T载体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获得的T载体质量稳定,自身环化背景低,克隆效果好,不但适用于小规模制备,也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将在基因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利用平末端内切酶酶切出发载体,回收获得线性化平末端载体;
步骤2.利用TaqDNA Polymerase末端转移酶活性,在二价金属阳离子的作用下给线性化平末端载体加T,回收获得中间T载体;
步骤3.利用T4 DNA Ligase连接步骤2所得中间T载体,去除3′-端未加T载体,回收获得T载体。
其中,所述平末端内切酶为EcoR V、Sma I、Sca I中任何一种;所述出发载体为pBluescript SK(+)、pUC18、PGEM-7Zf(+)中任何一种;所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为MgCl2、MnCl2、CoCl2、CdCl2中任何一种。所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优选1 mM浓度的CdCl2。
出发载体加入量与平末端内切酶酶量比例为:1 ug出发载体,加入10 U的平末端内切酶酶量。
本发明所构建T载体的方法是利用TaqDNA聚合酶末端转移酶活性在线性化平末端出发载体的3′-端添加T,然后利用T4 DNA连接酶去除3′-端未加T载体自身环化背景,获得3′-端具有单个T突出的线性T载体。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构建T载体的方法简单高效,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T载体不仅具备出发载体的优点,还包含出发载体的不同多克隆位点,而且质量稳定、无自身环化背景、克隆效率高,可极大方便PCR产物的T-A克隆(具体结果见实施例3中图4、图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pBluescript SK(+)载体线性化检测结果图。其中:泳道1为pBluescript SK(+)载体,泳道2为线性化的平末端pBluescript SK(+)载体,泳道M为250 bp DNA marker(见实施例1)。
图2为本发明中间T载体3′-端加T比例检测结果图。图2中A表示蓝、白斑显色结果;图2中B表示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其中:泳道1-5为白斑菌落PCR扩增结果,泳道6-10为蓝斑菌落PCR扩增结果,泳道M为DL 2000 DNA marker(见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12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周边环境感知功能的车辆摄录仪
- 下一篇:一种便携巡视记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