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发动机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4938.X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7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卓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机构 以及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的配气机构,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配气机构的发动机以及一种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动机的气门升程是固定不可变的,也就是凸轮轴的凸轮型线只有一种。这就造成了该升程不可能使发动机在高速区和低速区都得到良好响应。
气门升程可变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进气量,以达到提升效能从而降低油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总要遇到怠速、加速、匀速和减速这些基本过程,如果所有的过程是使用非可变气门升程的话,就会降低性价比。譬如,在汽车刚起步时,如果这时候吸入大量的空气,那么这个时候空燃比就会下降,发动机处于稀燃的状态,扭矩提升缓慢,转速提高但动力不足,无法迅速的换挡,这样只有费油。相反,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这时如果空气不够,汽油就无法充分的燃烧,也会很费油。所以,在喷油量固定的情况下,改变进气量以满足不同情况下对动力的要求,就是气门升程可变技术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门升程可变的发动机配气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配气机构,该配气机构包括凸轮轴、气门、摇臂、丝杠、丝杠螺母以及由发动机的机油泵所提供的机油驱动的叶轮,所述丝杠螺母配合在所述丝杠上,所述叶轮同轴地连接于所述丝杠或丝杠螺母,以驱动所述丝杠轴向移动,所述凸轮轴的凸轮抵顶在所述摇臂上,所述气门连接于所述摇臂的一端,所述丝杠连接于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以驱动所述摇臂转动。
优选地,所述配气机构包括汽缸盖,该汽缸盖上形成有收容腔和机油通道,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收容腔中且位于所述机油通道的路径上,以能够由所述机油驱动。
优选地,所述丝杠螺母周向固定于所述汽缸盖,所述叶轮同轴地连接于所述丝杠。
优选地,所述汽缸盖上形成有阶梯孔,该阶梯孔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大径段通过所述小径段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丝杠螺母设置在所述大径段中,所述丝杠穿过所述阶梯孔以进入所述收容腔中,所述丝杠的外周面与所述小径段的孔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丝杠螺母通过导向键连接于所述汽缸盖,所述丝杠上套设有弹簧,该弹簧弹性支撑在所述丝杠螺母的端面和所述阶梯孔的台阶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大径段的孔壁之间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固定于所述汽缸盖,所述丝杠螺母的外周面和所述导向套的内周面上分别形成有对应的键槽,所述导向键位于所述键槽中。
优选地,所述丝杠的一端球窝连接于所述摇臂。
优选地,所述配气机构包括气门导管和气门弹簧,该气门导管和气门弹簧套设在所述气门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机油压力及流量增大,机油作用于叶轮的旋转驱动力增大,丝杠的上升力增大,当上升力增大至能够克服凸轮作用于摇臂的下压力时,丝杠或丝杠螺母正向旋转,从而使丝杠上升,以顶起摇臂的端部,使气门开度增大;当发动机转速降低时,机油压力及流量减小,机油作用于叶轮的旋转驱动力减小,丝杠的上升力减小,当上升力不足以克服凸轮作用于摇臂的下压力时,丝杠或丝杠螺母反向旋转,从而使丝杠下降,带动摇臂的端部下降,使气门开度减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配气机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凸轮 11气门12摇臂 13 丝杠
14 丝杠螺母 15叶轮16汽缸盖 161机油通道
162阶梯孔 1621大径段1622小径段 163收容腔
17 密封圈 18导向键19弹簧 20 导向套
21 气门导管 22气门弹簧23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参照附图所示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49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控制腔体机械调节系统
- 下一篇:空气循环机的第一级涡轮机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