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频点移动终端身份感知并监控语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36240.1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2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蒋睿;秦雨;牟学恺;刘梦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帅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常武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频 移动 终端 身份 感知 监控 语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双频点移动终端身份感知并监控语音的方法,适用于GSM(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下的移动终端,属于无线通信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能够随时、随处向任何人提供高速可靠的通信手段是未来通信行业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移动通信应运而生。GSM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亿人正在使用GSM电话。GSM标准的无处不在使得在移动电话运营商之间签署漫游协定后用户的国际漫游变得很平常。
随着手机更多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手机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也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使用手机作为自己的犯罪道具。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移动电话作为反动言论的宣传渠道。犯罪分子之间也经常使用手机进行联络。公安局以及国家安全局等安全机构急需一种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感知犯罪分子身份,同时对犯罪分子通话内容进行监控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安全机构可以通过运营商提供的警用接口对犯罪分子进行身份查询以及语音的监控。但是对运营商数据库频繁地查询会使得运营商负担成本开销过大。并且现在犯罪分子可以通过GSM无线接口进行攻击以及身份伪冒,使得运营商的监控更加困难,因此传统的运营商合作方式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安全要求。并且,国内的GSM网络通信市场同属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所有,每个运营商拥有各自的GSM网段。如果想对一个地区的所有移动终端进行身份感知和语音监控,需要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个网段内各监控一个频点,进行双频点身份感知以及语音监控,这个方法是传统运营商无法提供的。鉴于此,建立一种可独立于运营商,同时又能实现GSM网络双频点移动终端身份感知并监控语音的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移动终端的业务中,最常规的是来电查询、通话以及短信。根据这些常规业务,分别可以进行移动终端身份感知、语音监控。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包括存储在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里面的IMSI号和手机的IMEI(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号,以及SIM卡在初次入网时由网络运营商分配的MSISDN号。其中,在《AGSM/UMTSSelectiveJammingSystem》一文中提到过使用一个安全监管基站在一个频点上向一个覆盖范围以内的手机用户的BCCH(BroadcastControl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信道上广播用户消息,触发用户手机执行小区重选机制,引导用户手机挂入安全监管基站同时发送身份识别信令信息获取手机的IMSI/IMEI号。但是该文所提出的技术虽然可以获得在通信流程中经常使用的作为身份信息的IMSI/IMEI号,却无法获得在日常实际中作为电话号码使用的MSISDN号。专利号为201210039485.6的发明则提出一种在GSM网络下对用户手机身份信息监控的装置和方法。对于已知运营商网段的手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MSISDN号。该专利有一定实用性,但是只能针对单一频点进行监控。由于目前GSM网络被授权给移动和联通两个运营商,所以该专利无法在同一时间监控两个无线频点,从而实现对该地域范围内手机身份信息进行完全的实时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未经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62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