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毛叶木姜子的组织培养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44545.7 申请日: 2014-06-04
公开(公告)号: CN104041409A 公开(公告)日: 2014-09-17
发明(设计)人: 刘均利;周永丽;郭洪英;杨晓蓉;刘海鹰;陈炙;武华卫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A01G1/00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地址: 610081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毛叶木姜子 组织培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利用组织培养对毛叶木姜子进行快速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folia Chun),樟科木姜子属落叶小乔木。目前,毛叶木姜子的组织培养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其同属植物的组培研究发现,山苍子较易于建立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而杨叶木姜子、四川木姜子等组培体系建立的效果要达到规模化生产差距仍较大。由于毛叶木姜子组培未见报道,因而只能参考同属植物,与本发明较相似的现有技术方案为一篇学术论文“木姜子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但该报道仅建立了技术体系,但并未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而我们毛叶木姜子的组培生产技术是已经在进行规模化生产。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方案 

初代培养中以MS+BA2.0mg·L-1+IBAO.5mg·L-1为最佳组合培养基配方。依此配方确定11月中旬为取材的最佳季节,山苍子为首选树种(启动率90.3%、增殖数3.3、污染率30.3%),0.1%升汞对外植体处理时间4+4分钟效果较好。 

继代培养,培养基为:MS+BA2.0mg·L-1+IBAO.1mg·L-1。其增殖系数高达7.7,丛生芽多且生长适中,30天可增殖一代,年理论增殖系数6.6x107。继代10次以后,用改良MS或B5代替MS可以使继代材料诱导分化恢复正常。防止交叉污染,用500mg·L-1浓度的硫酸链霉素和500mg·L-1浓度的硫酸庆大霉素抑菌效果较好。 

生根培养,瓶内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1+1.0mg·L-1活性炭。以纯砂和珍珠岩1:1混合的基质成活率最高(52.0%),瓶外带菌生根移栽用500mg·L-1ABT溶液对插条进行基部速蘸8秒钟,插入纯砂中,生根效果较佳。 

简化培养程序,在污染率允许范围内(一般5%)可选用已煮沸过的自来水代替蒸馏水,用100℃沸水煮5分钟空培养瓶代替高压灭菌操作,可达到同样效果。 

现有技术的缺点 

1.以现有木姜子采条接种方法,所选外植体材料多为野外成年树当年生枝条带芽茎段。该方法有着明显的缺点:第一,由于野外环境恶劣,采条接种后污染均较严重(污染率多在50%以上)。第二,此方法选出来的枝条,生理状态受成年母株影响明显,成熟效应较显著,不利于诱导成苗。第三,由该方法所建立的无菌系,在规模化生产一段时间后,瓶苗内生菌情况严重(达到50%以上)。 

鉴于此,我们在采条前,进行了优树的促萌条处理。将在林分内选择好的优良单株,直接进行基部的截干或环割处理,待基部萌条产生时再采条。采条时选择两个连续晴天的午后,利用自然光的天然紫外线杀菌,所采外植体为优树基部萌条的半木质化枝条。该方法下所获得的外植体材料污染率低(一般在10%以内),萌芽率高(一般在90%以上),最明显的是培养后期内生菌的情况显著好转(基部萌条的内生菌发生率比下部枝条降低70%以上,而中部和上部枝条的内生菌发生率比下部枝条更高)。 

2.规模化组培生产中,随瓶苗转接次数的增多,会逐渐出现严重的内生菌污染问题,若不及时处理,会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这类污染,主要表现为在培养基表面或材料基部出现粘液状物体、菌丝或浑浊的水浸,有时甚至出现泡沫发酵状。就现有报道的技术而言,多是采用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抗生素的办法,通过植物吸收来抑制或消除污染。但在工厂化育苗过程中,这种处理方法有着明显的缺点:首先,不同的菌类会造成不同的污染,根据污染的菌类和不同污染程度,所选用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会有所不同,这在实际生产中是很难精细操作的,需花费大量的人力来进行分类处理,从成本角度来说,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其次,抗生素不可经高温灭菌,需采用过滤灭菌的方法进行操作,由于操作较麻烦和复杂,普通工人很难有效完成该步骤,这就对技术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利于该组培技术的规模化推广。最后,对污染瓶苗的连续用药会使植株产生抗药性或生长受阻,但停药后又很快会再次出现污染现象,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45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