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混液体止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4669.5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7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巍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18;A61L15/44;A61L15/6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69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止血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临床止血材料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止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是从棉花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线性多糖,是由纤维素葡萄糖环上羟基的氢原子被羧甲基取代后的产物,是一种水溶性纤维素醚,具有无毒、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可再生性和吸湿性的特性,CMC分子在水溶液中能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在医用领域中主要作为一种新型抗粘连材料得以应用。海藻酸钠(SA)是从天然海藻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线性多糖,无毒,生物可降解且生物活性高,与人体相容性好,SA分子在水溶液中也能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在医用领域中主要作为一种新型止血、促进创面愈合材料得以应用。两种物质不仅在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方面相近,其止血机理也属于同一范畴,主要相同点如下:(1)都是在自身遇到血液或渗出液时,其亲水基团吸收水分后变成凝胶状附着在血管创面,膨胀后形成凝胶层,借助物理压力止血;(2)致密的三维网状支架使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聚集,局部形成血凝块,从而达到止血目的;(3)打破电离平衡,激活凝血因子。虽然两者单独使用时可以达到止血效果,但他们也同时存在自身缺陷,SA的止血作用大部分依赖于人体正常的凝血机制,对于严重创伤后凝血机制受影响者作用有限;CMC比SA具有更好的吸湿性,但容易失去稳定性。经过物理共混理论将两种原料制备成生物止血复合性材料,即发挥了两者协同作用,又能克服各自缺陷而达到更好的止血修复目的。其止血效果的提高取决于两者形成的三维网状支架结构,生物共混技术使分子间不相互反应的同时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构成具有高吸湿性的钻石亲水空间,能够迅速吸收创面的渗血和渗液,同时为血小板聚集提供平台,促使血小板凝集,快速达到止血效果。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对于如何更多的避免和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越来越受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关注,微创手术也随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对于此类腔镜手术,如何有效的控制体腔内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的渗血和组织创面的渗液,也成了外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
而目前临床使用的冲洗液只能起到物理性的冲洗作用而不能达到快速止血和辅助修复效果,在提高操作技术的同时更需要一种可降解的生物复合止血材料加以配合来降低手术的危险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止血材料容易造成术后感染,以及存在手术视野不清晰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共混液体止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共混液体止血复合材料,是由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和氯化钠溶液制成;其中,所述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30):(0.2~2);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30):(1.6~1.8)。
本发明的一种共混液体止血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取新制的注射用水5L,备用;
二、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海藻酸钠加入到步骤一的注射用水中,得混合液;将混合液置于密闭自动控温搅拌容器中,控温在50~80℃,在转速低于1000rpm的条件下,搅拌混合30~60min,降至室温后得共混溶液;
三、向步骤二共混溶液中加入氯化钠,使溶液渗透压摩尔浓度范围控制在260~320mOsmol/kg,室温状态下搅拌30~60min,然后加入步骤一得到的注射用水至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15%且海藻酸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调节溶液pH值至5.0~8.0,然后经微孔滤膜过滤,灌装,蒸汽灭菌后,即得共混液体止血复合材料。
本发明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含量在0.5%-15%之间,海藻酸钠含量为0.1%-1%,在这范围内SA和CMC的微观结构处于最佳的相容状态,使内部的三维网状结构更牢固,更稳定,提高了血小板的附着面积,因此能够满足不同部位对防止渗血和渗出的要求。
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表1 共混液体止血复合材料与可吸收固体止血材料的比较
注:固体止血材料包含纱布、绫、粉、固体膜、海绵,凝胶等。
表2 可吸收止血材料临床使用对比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巍,未经张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46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鼓风环冷机冷却风机检修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天候多旋翼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