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模滑板车及滑板车轨道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6440.5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何宇轩;王惠丽;何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惠丽 |
主分类号: | B61B13/04 | 分类号: | B61B13/04;E01B25/08;B60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滑板 轨道交通 系统 | ||
1.一种双模滑板车(100),能够在普通路面或轨道(200)上滑行,包括伸缩车把(101)、脚踏板(102)、连接板(103)、前滑轮(104)、后滑轮(105)和后滑轮刹车装置(106),所述伸缩车把(101)通过连接板(103)与脚踏板(102)连接,所述伸缩车把(101)与前滑轮(104)连接在一起,前滑轮(104)和后滑轮(105)分别设置在脚踏板(102)的前部和后部,后滑轮刹车装置(106)安装在后滑轮(105)上方,其特征在于,双模滑板车(100)还包括前滚轮(107)、后滚轮(108)和轨道刹车装置(109),所述前滚轮(107)和后滚轮(108)分别安装在所述脚踏板(102)下方的前部和后部,所述轨道刹车装置(109)安装在所述伸缩车把(101)的下部,随着伸缩车把(101)的扭转,所述轨道刹车装置(109)与两侧的轨道侧壁发生摩擦,从而起到减速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滚轮(107)和后滚轮(108)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前滚轮(107)包括一根滚轮轴(1071),所述滚轮轴(1071)的两端分别套上一个胶轮(1072),每个胶轮(1072)内部轴向安装有一个或者两个轴承(1073),在胶轮(1072)的外圈一侧设置有凸缘(107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刹车装置(109)包括一个镂空的长方体(1091),其上设置有安装孔(1092),所述轨道刹车装置(109)前后部的外侧面分别安装有前刹车片(1093)和后刹车片(1094)。
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双模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脱落装置(1011),所述防脱落装置(1011)包括按压手柄(111)、T形杆(112)、凸台(113)和弹簧(114),T形杆(112)包括相互垂直的纵向杆(1121)和横向杆(1122),按压手柄(111)安装在所述纵向杆(1121)的一端,弹簧(114)套在所述纵向杆(1121)上并顶压在按压手柄(111)和凸台(113)之间,将T形杆(112)顶压在凸台(113)上,所述纵向杆(112)上有一个锁定柱(1123),所述锁定柱(1123)能够锁定在凸台(113)上的一个锁止空间(1124)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模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空间(1124)包括开口(241)和锁止室(242),T形杆(112)上的锁定柱(1123)能够通过所述开口(241)进入锁止室(242),在弹簧(114)的顶压作用下,T形杆(112)的锁定柱(1123)被锁在锁止室(242)内;解锁时,需要按下按压手柄(111)并进行扭转,使得锁定柱(1123)脱离锁止空间(1124),在弹簧(114)的弹力作用下,T形杆(112)上升,所述横向杆(1122)紧贴于所述脚踏板(102)底面。
6.一种滑板车轨道交通系统,包括滑板车(100)和轨道(200)及阻挡防护装置(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100)包括伸缩车把(101)、脚踏板(102)、前滚轮(107)、后滚轮(108)和轨道刹车装置(109),所述前滚轮(107)和后滚轮(108)分别安装在所述脚踏板(102)的下方,所述轨道刹车装置(109)安装在所述伸缩车把(101)下部;所述轨道(200)上面有光滑的工作平面(Fa),侧面有粗糙的摩擦面(Fb);阻挡防护装置(300)包括轨道末端阻挡装置(301)和弯道防护装置(30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是双模滑板车,即可以在普通路面上滑行,又可以在轨道上滑行。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滑板车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200)由两条平行的槽钢延伸连接而成,其上表面(Fa)进行硬化和光滑处理以减少与滚轮(107、108)之间的摩擦,其内侧面的摩擦面(Fb)不处理或者加工出浅槽或纹路,以增大其与滑板车(100)上刹车片(1093、1094)之间的摩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惠丽,未经王惠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64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敏轨道电路微电子接收系统
- 下一篇:吊杆提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