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站综合体交通组织与运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3778.3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2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季燕铜;赵鹏军;冯筱;李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综合体 交通 组织 运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站综合体的交通组织与运行系统。
背景技术
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很多领域的专家都在研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关系看出,道路交通主要是车与路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交通拥堵的治理手段主要从车和路两个方面考虑,1)车的方面:限行、限购、提高停车费、征收拥堵费等增加用车成本的方法来减少交通需求,这样做会影响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引来交通需求者对政府的不满;2)路的方面:合理的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增加道路里程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交通拥堵治理起到一定帮助,其中轨道交通分流了很大一部分道路交通流,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需求。但是,私人交通、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各有优势,互相衔接,不能互相替代,也必将并存发展下去。因此,不彻底解决道路路网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就无法彻底解决人们交通出行问题。
再者,众所周知,绿色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出路。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Chris·Bradshaw)于1994年提出绿色交通体系(Green TransportationHierarchy),其论点为绿色交通工具的优先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最末者为单人驾驶之自用车(Single-Occupant Automobile)。依据布拉德肖的论点,如果能应用上述之绿色交通体系,则可获致下列好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以及经济方面。然而,绿色交通体系需要相应的道路系统去实现。
目前,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被认为是实现公交优先的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有优点也有缺点。地铁是最高效的公交系统,但是它的造价极高,规划建设周期很长,受实际条件影响无法在城市大面积普及,地铁运营维护成本很高,需要政府高额的财政补贴。轻轨造价比地铁低,但是轻轨影响城市景观,不宜在城市中使用。快速公交系统在交叉口需要信号优化,影响系统效率。这三者通过各自独立系统实现公交优先,但是都没有解决绿色交通体系提出的行人和自行车安全方便优先出行的问题。
专利号为CN203049395U的专利准轨道交通道路系统和专利号为CN103643607A的专利全封闭全立交快速公交道路系统均解决了行人和自行车安全方便优先出行和道路交叉口问题。但是与地铁比较还有差距,道路上方没有顶盖,公交优先系统在运行中容易受雨雪天气影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站综合体交通组织与运行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地铁造价高的问题,实现地面公交优先系统不受雨雪天气影响,同时也可以使城市道路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使交通与城市融为一体。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站综合体交通组织与运行系统,包括道路中央建筑物、外侧机动车道、人行横道、机动车远端调头车道和跨桥;所述道路中央建筑物位于道路中央,其包括地面层、中间层和观光层,所述地面层设有地铁口,所述地铁口位于所述地面层的中央位置;所述外侧机动车道位于所述道路中央建筑物的两侧;所述人行横道穿过所述外侧机动车道和道路中央建筑物;所述机动车远端调头车道位于所述人行横道的两侧且连通所述道路中央建筑物两侧的所述外侧机动车道;所述跨桥跨过所述人行横道和机动车远端调头车道的上方且连通所述人行横道和机动车远端调头车道两侧的所述外侧机动车道;所述跨桥上分别与所述道路中央建筑物和人行横道连通且设有车站站台。
优选地,所述跨桥的两侧设有侧式车站站台,所述侧式车站站台通过侧式车站站台通道与所述人行横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跨桥的中央设有中央岛式车站站台,所述中央岛式车站站台通过中央岛式车站站台通道与所述人行横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道路中央建筑物的地面层为道路中央建筑物内机动车道,所述跨桥连通所述人行横道和机动车远端调头车道两侧的所述道路中央建筑物内机动车道。
优选地,所述道路中央建筑物的中间层为多层。
优选地,所述道路中央建筑物的观光层被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外侧机动车道通过引桥与所述跨桥连通,所述外侧机动车道从所述引桥的外侧与所述机动车远端调头车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地铁口位于所述人行横道的中央。
优选地,所述道路中央建筑物还包括地下一层。
优选地,所述地下一层用于运行地铁,所述地下一层通过所述地铁口与所述地面层连通。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37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