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纳米铜颗粒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8379.6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0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云;张朋;姜炜;李凤生;刘宏英;郭效德;邓国栋;顾志明;王玉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0 | 分类号: | B22F9/20;B01J23/72;B01J35/0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纳米 颗粒 方法 | ||
1.一种合成铜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金属盐溶液的配制
配制硝酸铜,再搅拌加入配位体乙二胺四乙酸或间苯二酚中的任意一种,最后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至溶液完全变为澄清;
(2)、前驱体的生成
将步骤1制备的混合溶液置于120-150摄氏度中干燥5-10小时,直至形成疏松多孔的前驱体;
(3)、热处理
将前驱体分别放在充满保护气的管式炉内煅烧,所需温度为700-750摄氏度,升温速率控制在15-20摄氏度/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铜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硝酸铜的摩尔浓度0.01-0.05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铜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硝酸铜和配位体的摩尔比为1: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铜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硝酸铜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1:2-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铜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保护气为氮气;气体的流量为20ml/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铜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煅烧时间为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83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圆管的钻孔机
- 下一篇:一种直接还原碳化制备碳化钨钴复合粉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