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生坯强度雾化铜粉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60409.7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8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汤传舵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国传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B2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坯 强度 雾化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粉末材料、粉末冶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坯强度高于15MPa,松装密度低于2.0g/cm3的雾化铜粉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在粉末冶金工业中,铜粉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粉末,尤其广泛应用于含油轴承,电刷制品,摩擦材料,电工材料等行业。
目前已商品化的水雾化铜粉其松装密度一般为2.5g/cm3-3.5g/cm3,少数几家企业可生产2.0g/cm3-2.5g/cm3的低松装密度铜粉,但水雾化铜粉的生坯强度很低一般不超过5MPa,只能在部分冶金产品中作小比例添加。
电解铜粉采用硫酸铜为电解液,通过调节电流密度从阴极获得铜粉,其优点为松装密度低,一般为1.0g/cm3-2.5g/cm3,生坯强度高,一般为10-15MPa,广泛应用于粉末冶金行业,在特殊产品上,生坯强度依然不够。其缺点为生产工艺采用硫酸溶液,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西方发达国家正逐步减少电解铜粉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生坯强度雾化铜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生坯强度雾化铜粉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熔炼处理:将固态纯铜原料置于熔炉中熔化得到液态铜,熔化过程中进行增氧处理;
(2)雾化处理:液态铜流出熔炉时,在高压条件下使用封闭式V型喷嘴喷出雾化铜粉;
(3)干燥处理:对步骤(2)雾化处理得到的铜粉进行干燥;
(4)还原处理:利用还原气体对干燥处理后的铜粉进行还原,还原处理的温度为600-800℃;
(5)后期处理:将还原处理后的铜粉用锤式粉碎机进行粗碎,再用涡轮式粉碎机进行细碎,细碎速度200-500rpm,最后用超声波筛分机进行筛分,筛分最终的铜粉粒度为150-600目,得到高生坯强度的雾化铜粉。
所述步骤(1)中增氧处理是将氧加入到熔炉中,增氧后的熔融铜液的氧质量百分比含量为8-15%。
所述步骤(1)中熔炉温度为1300-1500℃。
所述步骤(1)中熔炉温度为1350-1450℃。
所述步骤(2)中高压条件为:压强为20-35MPa,优选压强为28-32MPa。
所述步骤(3)中干燥为常温下离心机脱水干燥与真空加热处理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真空加热处理条件为:真空度0.06MPa,温度120℃,转速5-7rpm。
所述步骤(4)中还原气体为氢气或为25%氮气与75%氢气的混合气体。
所述步骤(4)中还原处理的温度优选为650-700℃。
所述步骤(5)在细碎过程中需用BTA进行滴定抗氧化处理,BTA用量为铜粉重量的0.001%-0.01%。
BTA中文名称为苯并三氮唑,能选择性的测定银、铜、锌;在照相行业里可以用作防雾剂,抑制剂;在防锈油(脂)类产品中,多用于铜及铜合金的气相缓蚀剂,润滑油添加剂;在循环水处理系统,也是作为缓蚀剂,例如汽车防冻液等。也可与多种阻垢剂,杀菌灭藻剂配合使用;在生物领域,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熔炼时进行增氧处理,提高铜熔液的粘稠程度,增加表面张力,使其雾化时更易形成不规则粉末;本发明采用高压雾化,形成细小颗粒粉末,易于在还原时烧结团化;本发明在600-800℃高温下进行还原,易于形成烧结团化,粉末形状更复杂。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铜粉制作方法可制得形状复杂多变的铜粉,有效提高铜粉的生坯强度,降低铜粉的松装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铜粉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形态。
图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铜粉中铜颗粒的表面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高生坯强度雾化铜粉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熔炼处理:将固态纯铜原料置于熔炉中熔化得到液态铜,熔炉温度为1350℃,熔化过程中进行增氧处理,增氧处理是将氧加入到熔炉中,使得增氧后的熔融铜液的氧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5%,增氧处理可以是对熔炉内的熔融态金属铜进行吹纯氧。
2、雾化处理:液态铜流出熔炉时,在压强为30PMa的高压条件下使用封闭式V型喷嘴喷出雾化铜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国传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铜陵国传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04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管单刀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铬铁基粉芯丝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