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腺病毒滴度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61693.X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7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戴东升;王星星;杨仁佳;焦进安;陈婧;周鹏;王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32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毒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细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腺病毒滴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腺病毒载体作为极具潜力的哺乳动物基因转移载体而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基因治疗相关领域。噬斑法是测定病毒滴度最经典的方法,噬斑法方法操作繁琐,并且要求操作者有一定的操作经验。一般而言,1个噬斑是由一个病毒粒子产生的,以噬斑形成单位(PFU)表示。以水痘病毒为例,培养瓶内生长状态良好的2BS或MRC-5细胞传代到6孔细胞培养板,37℃,5%CO2培养箱培养到细胞形成单层进行试验,弃去培养液,加入合适稀释的水痘病毒,100ul/孔;37℃,5%CO2培养箱吸附,每20min摇匀一次,吸附40min,补加病毒培养液,3ml/孔,37℃,5%CO2培养箱培养8~10天;弃去病毒培养液,加入考马斯亮蓝染液,1ml/孔,染色10min;弃去染液,计噬斑数,病毒滴度=噬斑数×稀释倍数×10(PFU/ml)。该方法存在几个方面的缺陷:a、检测时间长,一般需要8~10天;b、准确性不高,病毒感染细胞培养到8~10天,相邻的噬斑可能联合到一起,降低了病毒滴度,也可能母斑病毒产生子斑,增加了病毒滴度,即导致试验重复性差;c、噬斑只有数目多少,没有特异性表征,因而不能反映噬斑是否由水痘病毒感染细胞引发的病毒所致。传统的终点稀释法是以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表示,TCID50是指能使半数单层细胞孔(管)出现病变的病毒稀释度。以水痘病毒为例,培养瓶内生长状态良好的2BS或MRC-5细胞传代到96孔细胞培养板,37℃,5%CO2培养箱培养细胞形成单层进行试验。取水痘病毒悬液,用病毒稀释液按10被系列稀释(10-1-10-4);稀释的病毒悬液加入到形成单层的组织培养细胞中,每稀释度感染4-12孔细胞,50uL/孔,37℃,5%CO2培养箱培养8-10天;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每稀释度每孔细胞有无病变,记录的数据按Reed-Muench法或Karber法计算病毒TCID50值。
比色指示剂法是通过检测细胞活性、间接判断各孔是否感染。比色指示剂法实质也是一种终点稀释法,在结果判定步骤中引入比色指示剂操作,通过颜色变化判断各孔细胞是否感染病毒。噻唑蓝(MTT)是常用试剂之一,使用MTT作为比色剂的病毒滴度测定的方法俗称MTT法。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测定病毒核酸而定量病毒,不能区分病毒死活。
终点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俗称TCID50测定,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病毒含量测定方法。如前所述,将传统的终点稀释法测定腺病毒滴度有一定不足,主要是低浓度腺病毒感染细胞引起的细胞病变不明显,且精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检测病毒滴度的方法,该方法精确,稳定性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检验腺病毒滴度的方法,包括:
1.实验准备
(第一天)开启生物安全柜紫外灯照射台面30分钟并将实验所用溶液预温至室温。
2.制备细胞悬液
取足量293细胞培养物按常规传代方法将细胞收集,倒置显微镜下计数后,用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105个/mL。
3.接种细胞悬液
取适量96孔细胞培养板做好相应标记,各孔加入100μL细胞悬液,每孔细胞数为2×104个,37℃,5%CO2培养箱条件下培养过夜。
(第二天)
4.制备供试品溶液
取待测供试品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稀释范围可根据VP调整,稀释倍数最大不超过10倍。可参照表1操作,接种的样品之间稀释倍数以2倍为宜。
表1TCID50操作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16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炭化气体的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化烃的精脱水集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