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沸石缓释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3447.8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5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颜桂炀;刘伟;郑柳萍;许美真;梁志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沸石缓释复混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混肥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沸石缓释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化肥的生产、利用上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群众由于缺乏科学合理使用化肥的知识,施用化肥品种过于单一或片面认为要增产,就要多施肥,致使施肥用量年年递增,我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化肥消费量却占到世界用量的1/3以上,而产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产生副影响,这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破坏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我国氮、磷、钾肥的利用率仅分别为30~35%、10~25%、35~50%,利用率相对低下。
当前广泛应用的传统肥料存在着肥效期短、养分容易淋失、挥发等缺点,导致肥料的利用率很低,不符合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制备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可控制养分释放速度,一次施用可尽量满足作物各个生长阶段养分需求,具备增产效应的缓/控释肥料一直是化肥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沸石缓释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当前广泛应用的传统肥料存在着肥效期短、养分容易淋失、挥发导致肥料的利用率很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沸石缓释复混肥,包括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
沸石分子筛 15~25份,
肥料 75~85份,
造粒粘结剂 8~13份;
其中,所述肥料按N:P2O5:K2O=(10~40):(6~35):(6~35)的比例关系确定其氮源、磷源以及钾源之间的质量比。
优选地,所述肥料中,氮源为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以及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磷源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钙、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钾源为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造粒粘结剂包括按体积比为1:(2.5~3.5):(3.5~4.5)的6~9%质量浓度的稀硫酸溶液、6~9%质量浓度的硅酸钠溶液以及12~15%质量浓度的甲基纤维素溶液。
优选地,所述沸石分子筛包括X型沸石分子筛、Y型沸石分子筛以及A型沸石分子筛。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上述沸石缓释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以天然矿物钾长石精粉为原料制备的不同类型沸石分子筛为缓释载体;
(2)将75~85份能提供氮源、磷源、钾源的肥料与15~25份所述沸石分子筛混合,研磨均匀,得到复混肥料;
(3)将所述复混肥料与造粒粘结剂按质量体积比1kg:(0.05~0.08)L混合,置于造粒机中造粒,将颗粒烘干,得到沸石缓释复混肥。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沸石分子筛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将钾长石与无水碳酸钠按重量比1:(0.6~1.6)混合均匀,然后在750~850℃下煅烧1.8~2.8h,得到淡蓝色疏松粉体熟料;
b、将所述熟料与氢氧化钠、偏铝酸钠或硅酸钠、水按不同类型分子筛的不同硅铝比、碱硅比以及水碱比需要进行调配,混合均匀,室温老化,水热晶化后得到不同类型的沸石分子筛。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沸石分子筛包括X型沸石分子筛、Y型沸石分子筛以及A型沸石分子筛;其中,
所述X型沸石分子筛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熟料、氢氧化钠、蒸馏水按H2O/M2O(mol)=43~48,M2O/SiO2(mol)=1.0~1.8(其中,M2O=Na2O+K2O)的比例混合均匀,室温老化24h,加入晶种,于水热反应釜中,在95℃下水热晶化6h;
所述Y型沸石分子筛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熟料、氢氧化钠、硅酸钠、蒸馏水按SiO2/Al2O3(mol)=8~12,H2O/M2O(mol)=55~65,M2O/SiO2(mol)=0.8~1.3(其中,M2O=Na2O+K2O)的比例混合均匀,室温老化24h,于水热反应釜中,在95℃下水热晶化7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师范学院,未经宁德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34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