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缓冲合页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9175.2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7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军;李全福;董林科;陈政;蒋少华;刘亚东;谢天良;姚大刚;裴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工集团北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正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3/20 | 分类号: | E05F3/20;E05F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涂萧恺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缓冲 合页 | ||
1.一种液压缓冲合页,包括双耳页片(1)和单耳页片(9),其特征在于:在双耳页片(1)和单耳页片(9)共同的连接轴内部依次设有堵头(10)、液压缓冲器(6)、压缩凸轮(4)、旋转凸轮(3)以及传动轴(2);传动轴(2)的凸台插入所述旋转凸轮(3)底部的凹槽中,在传动轴(2)的凸台周边设有一微型平面推力球轴承(8),在旋转凸轮(3)底部周边设有一微型带法兰轴承(7);堵头(10)的凸台周边从下至上也依次设有微型平面推力球轴承(8)和微型带法兰轴承(7),单耳页片(9)的连接轴夹持在上下两个微型平面推力球轴承(8)之间,压缩凸轮(4)与液压缓冲器(6)的连接端通过回位弹簧(5)回位;旋转凸轮(3)在旋转过程中与压缩凸轮(4)发生相互交替的轴向相对移动和径向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缓冲合页,其特征在于:单耳页片(9)与双耳页片(1)轴颈内壁开有导向槽,液压缓冲器(6)在运行中,压缩凸轮(4)沿着单耳页片(9)的导向槽做直线运动,消除了压缩凸轮(4)的切向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缓冲合页,其特征在于:在微型带法兰轴承(7)和微型平面推力球轴承(8)之间形成一阶梯结构,在阶梯结构外部设有一轴承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缓冲合页,其特征在于:液压缓冲器(6)一端部设有凸台,压缩凸轮(4)的一端部也有凸台,回位弹簧(5)套在两个凸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缓冲合页,其特征在于:双耳页片(1)两端分别设有端盖进行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缓冲合页,其特征在于:液压缓冲器(6)为可拆卸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液压缓冲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凸轮(3)沿着圆周表面依次设有第一螺旋体(31)、第一过渡平面(32)、第二螺旋体(33)以及第二过渡平面(34),第一螺旋体(31)一侧为弧形斜坡结构,第一螺旋体(31)另一侧设有卡槽(312),第一螺旋体(31)顶部为一端面平台(311);第二螺旋体(33)一侧为弧形斜坡结构,第二螺旋体(33)另一侧设有卡槽(332),第二螺旋体(33)顶部为一端面平台(331);所述压缩凸轮(4)沿着圆周表面也依次设有第一螺旋体(41)、第一过渡平面(42)、第二螺旋体(43)以及第二过渡平面(44),第一螺旋体(41)一侧为弧形斜坡结构,第一螺旋体(41)另一侧设有卡槽(412),第一螺旋体(41)顶部为一端面平台(411);第二螺旋体(43)一侧为弧形斜坡结构,第二螺旋体(43)另一侧设有卡槽,第二螺旋体(43)顶部为一端面平台(431);所述旋转凸轮(3)的卡槽(312)与所述压缩凸轮(4)的卡槽(412)相互咬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工集团北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正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工集团北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正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91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形封边铝型材
- 下一篇:微功耗简易智能电子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