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疸光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5351.3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8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叶倍宏;洪崇凯;张智钧;李颜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疸 光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黄疸光疗装置,尤指一种蓝光可以几近百分之百穿透的黄疸光疗装置。
背景技术
按,常见的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一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统受损引发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由于胆红素能够吸收光线,因此可通过光线照射加速游离胆红素氧化分解,促进胆红素清除和排泄,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以防止核黄疸的发生;而研究显示,蓝光LED的波长是目前最适合用来作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光源。
目前针对黄疸而须以光疗照顾的新生儿所使用的机构是将背照式黄疸光疗床或上照式黄疸光疗灯与保温箱做结合,让新生儿可以在恒温的保温箱中接受照射蓝光的治疗;然而,新生儿在光疗的过程中,由于背照式黄疸光疗床的躺卧板、上照式黄疸光疗灯的灯罩以及保温箱的箱体皆会造成部分蓝光反射,因此即便使用能照射较大面积的上照式黄疸光疗灯,其照光治疗的时间仍需要48至72小时,住院时间需长达2至5天,故在疗程时间很长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新生儿父母心中的焦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高照光效率,缩短光疗时间,本发明提出一种黄疸光疗装置,在光行路径上的屏蔽涂布或蒸镀抗反射膜。根据薄膜光学理论所设计的抗反射膜,通常是采用低、高折射率两种材料,以交互堆叠成膜堆型态完成安排;但是此种传统抗反射膜的设计,使用于大入射角度时,低反射率的光谱范围通常无法宽广,导致全区域整体的光谱特性不佳,本发明进一步使用全区域搜寻算法来进行优化处理,期使能够符合在特定入射角度与光谱范围内反射率R接近0%的要求。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黄疸光疗装置,包含有:
一本体,该本体界定一治疗空间;
一发光单元,朝向该治疗空间,该发光单元与该治疗空间之间有一照射路径,该发光单元用以发出一蓝光,该蓝光的波长介于425纳米至475纳米之间;
一个以上遮蔽层,位在该照射路径上,所述遮蔽层有一抗反射膜,用以供该蓝光穿透,该抗反射膜由低折射率材料与高折射率材料形成多层交相堆叠形态,且至少有一层的厚度为四分之一的一设定中心波长的整数倍,该设定中心波长介于该蓝光波长之间。
进一步,该设定中心波长为460纳米。
进一步,前述低折射率材料与高折射率材料共有五层,其中有一层的厚度为四分之一的该设定中心波长的整数倍,又该蓝光进入该抗反射膜的入射角度为0度至20度之间。
进一步,前述低折射率材料与高折射率材料共有六层,其中有两层的厚度为四分之一的该设定中心波长的整数倍,又该蓝光进入该抗反射膜的入射角度为0度至25度之间。
进一步,前述低折射率材料为冰晶石(Na3AlF6)、氟化镁(MgF2)或二氧化硅(SiO2)其中之一。
进一步,前述高折射率材料为二氧化钛(TiO2)、硫化锌(ZnS)、二氧化铈(CeO2)或二氧化锆(ZrO2)其中之一。
进一步,该遮蔽层为该发光单元的一灯罩,该灯罩有两相对的罩面位在该照射路径上,前述罩面有该抗反射膜。
进一步,该遮蔽层为连接在该本体上的一遮盖,该遮盖用以遮蔽该治疗空间,该遮盖有两相对的盖面位在该照射路径上,前述盖面有该抗反射膜。
进一步,该遮蔽层为设置在该本体上的一承接座,该承接座有两相对的座面位在该照射路径上,前述座面有该抗反射膜。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
1、本发明借由在前述遮蔽层上涂布或蒸镀前述抗反射膜,使该发光单元所发出的蓝光能几近百分之百地穿透过前述遮蔽层,到达该治疗空间。
2、本发明因能有效提高照射蓝光的效率,故能使具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在照射蓝光时的时间大幅减缩,亦即能达到降低成本的功效。
3、本发明设计简单,却能有效改善目前具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在照射蓝光时,其照射时间过长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构造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抗反射膜的构造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具有五层的抗反射膜的构造剖视图,在石英上依序以高、低折射率材料交相堆叠;
图6为本发明具有五层的抗反射膜于入射角为20度时的反射率光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科技大学,未经昆山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5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肿瘤的近区场电子激光治疗仪
- 下一篇:神经调节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