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感应电压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3233.7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命利;王立天;伍应忠;杨少兵;张洪和;慈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3/02 | 分类号: | B60M3/02;B60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电气化 铁道 牵引 感应 电压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感应电压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干线电气化铁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交、直流电气化铁道线路相邻并行运行的情况,例如,在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采用DC1500V直流牵引网的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与采用AC25kV交流牵引网的京沪高速铁路和沪汉蓉客运专线共桥面并行运行。并行长度超过4km,交、直流牵引网的最小间距小于10m。我国干线电气化铁道采用工频(50Hz)单相交流25kV供电制式,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电气化铁道采用DC750V或DC1500V供电制式。交流牵引网导体中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中建立交变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邻近直流牵引网导体上产生纵向感应电动势。直流牵引网上产生的交流感应电压叠加在直流电压上,可能导致出现超过正常运行允许值的电压,从而影响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和列车停运。同时,在交流电气化铁道不停电而对直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维护时,可能对邻近的直流电气化铁道运营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感应电压吸收装置,它能有效降低交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在与其相邻的直流牵引网上造成的感应电压影响,从而抑制出现危险的过电压,保障直流电气化铁道供电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感应电压吸收装置,在与交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距离较近的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两端各安装一台。主电路由一个或多个LC谐振滤波支路和一个CRL高通滤波支路并联构成,当安装在区间直流牵引网时,连接在接触网和钢轨之间;当安装在牵引变电所时,连接在正、负牵引母线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与交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距离较近的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两端各安装一台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感应电压吸收装置,感应电压吸收装置中的LC串联谐振支路和CRL高通滤波支路为感应电压中的工频分量和谐波分量提供了环流通路,抑制了感应电压幅值,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流牵引网对直流牵引网的感应电压影响,能够保证直流列车的正常运行,为直流电气化铁道供电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感应电压吸收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感应电压吸收装置电路原理图。
图3为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感应电压吸收装置实施例一。
图4为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感应电压吸收装置实施例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属于一种直流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感应电压吸收装置,其工作原理可由图1说明。图1中,直流牵引网与交流牵引网并行,且距离较近,交流牵引网用一段单线AT供电方式牵引网表示,SS1为交流牵引变电所,T1表示交流牵引网的接触网,G1表示交流牵引网的钢轨,F1表示交流牵引网的正馈线,Train-1表示交流列车;SS2和SS3为直流牵引变电所,T2表示直流牵引网的接触网,G2表示直流牵引网的钢轨,Train-2表示直流列车。当交流牵引网存在列车引起的负荷电流时,会在周围空间建立交变电磁场,由于电磁耦合作用,会在直流牵引网的接触网和钢轨上分别产生感应电压uT和uG,由于交流机车负荷电流通常除工作频率基波电流外还含有高次谐波电流,感应电压uT和uG也会含有工频成分和谐波成分,并且两者数值不等,当感应电压较大时,就会对直流列车的运行造成危害或者对直流牵引网检修人员形成威胁。在直流牵引网两端安装本发明的感应电压吸收装置,即,图中的IVS1和IVS2,感应电压吸收装置中的LC串联谐振支路和CRL高通滤波支路就会为感应电压提供环流通路,起到对感应电压工频分量和谐波分量的抑制作用,避免出现危险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交通大学;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32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