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传力结构及直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5639.9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峰;扶碧波;胡强;王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7/12 | 分类号: | B64C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升机 减速器 结构 | ||
1.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传力结构,包括底座机匣(1)和旋翼轴(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机匣(1)与所述旋翼轴(2)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旋翼轴(2)与所述底座机匣(1)之间传递荷载的导筒(3),
所述旋翼轴(2)通过从所述旋翼轴(2)向所述导筒(3)方向装入的外接式连接件固接在所述导筒(3)的第一端上;
所述导筒(3)与所述旋翼轴(2)之间设有用以传递拉力和弯矩的第一传力构造(4)以及用以传递扭矩和反扭矩的第二传力构造(5),
所述导筒(3)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底座机匣(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力构造(4)为沿所述旋翼轴(2)的轴向安装的紧固螺栓,
并且所述紧固螺栓还作为外接式连接件从所述旋翼轴(2)向所述导筒(3)方向装入并连接所述旋翼轴(2)与所述导筒(3),
多个所述紧固螺栓沿旋翼轴(2)的环周向等间距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力构造(5)为设置于所述旋翼轴(2)与所述导筒(3)之间的传力花键;
所述旋翼轴(2)插接在所述导筒(3)的第一端的筒腔内,
所述传力花键包括设置于所述旋翼轴(2)伸入所述导筒(3)筒腔内的部位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外花键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筒(3)容纳所述旋翼轴(2)的部位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内花键,
所述第一外花键与所述第一内花键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力构造(5)为设置于所述旋翼轴(2)与所述导筒(3)之间的传力花键;
所述导筒(3)的第一端插接在所述旋翼轴(2)的轴内腔内,
所述传力花键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筒(3)伸入旋翼轴(2)轴内腔内的部位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外花键以及设置于所述旋翼轴(2)容纳所述导筒(3)的部位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内花键,
所述第二外花键与所述第二内花键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筒(3)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机匣(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以将所述导筒(3)支承在所述底座机匣(1)上的支承轴承(6);
所述支承轴承(6)为圆柱滚子轴承(601)和/或双列球轴承(6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筒(3)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机匣(1)之间设置有一个双列球轴承(602)和一个圆柱滚子轴承(601);
所述双列球轴承(602)设置在所述导筒(3)第一端的端部,
所述双列球轴承(602)的内环安装在所述底座机匣(1)上,
并通过轴承压环(7)和/或压紧螺栓(8)压紧所述双列球轴承(602)的内环,
所述轴承压环(7)与所述旋翼轴(2)之间或者所述轴承压环(7)与所述导筒(3)之间设置有密封件(9);
所述圆柱滚子轴承(601)设置在所述导筒(3)的第二端的端部,
所述导筒(3)与所述底座机匣(1)之间通过所述圆柱滚子轴承(601)进行径向固定,
所述圆柱滚子轴承(601)的外环通过锁紧螺母(10)沿所述导筒(3)轴向固定在所述导筒(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筒(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以与主减速器的末级输出齿轮(11)的内齿啮合连接的啮合花键(12),
所述末级输出齿轮(11)的外齿与主减速器的尾传输出齿轮(13)的外齿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机匣(1)上还设置有用以与主减速器机匣(14)的内花键啮合连接的机匣外花键(15);
所述主减速器机匣(14)通过连接螺栓(16)固接在所述底座机匣(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机匣(1)通过用以传递荷载的固接件(17)固接在直升机机身上。
10.一种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的传力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563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普通舰船海上无人飞机近距离着陆装置
- 下一篇:船用液压舵机电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