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习和粒度可控的琥乙红霉素的结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5908.1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9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熊晓云;程晓莉;齐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7/08 | 分类号: | C07H17/08;C07H1/00;C07H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130 | 代理人: | 孟旭;王为 |
地址: | 71007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度 可控 红霉素 结晶 方法 | ||
1.一种晶习和粒度可控的琥乙红霉素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红霉素或其盐和琥珀酸单乙酯酰卤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反应,反应完成后得到包括琥乙红霉素和四氢呋喃的反应混合液;
2)在搅拌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液中加水,降温,直到结晶析出;
3)过滤,干燥即得琥乙红霉素结晶;
其中,步骤1)中,反应后的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控制为40℃;其中,步骤2)中,控制搅拌速率在250~400rpm,通过结晶器盘管多个进料口流加溶析剂水,水的初始加入体积与琥乙红霉素四氢呋喃反应混合液的体积之比为1~1.1:1,随后采用两步阶梯程序降温方式使晶体析出,第一步在继续加水溶析的同时将反应液温度从40℃降到35℃,溶析结束;第二步将反应液温度从35℃降温至20℃,整个琥乙红霉素结晶时间控制在1~2小时,整个结晶过程溶析剂水的加入总量与琥乙红霉素四氢呋喃反应混合液的体积之比为2~8:1;所得晶体为长棒状晶习,主粒度100~180μm,粒度分布呈现单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3)中,所述干燥可采用常压干燥,减压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
500L结晶釜中加入100L琥乙红霉素四氢呋喃反应液中,控制搅拌速率在300rpm,控制反应液温度40℃下,通过结晶器盘管多个进料口流加入溶析剂水初始量110L,并采用两步阶梯程序降温方式使晶体析出,即第一步继续在加水溶析的同时将反应液温度从40℃降到35℃,溶析过程加水量为200L,溶析结束;第二步将反应液温度从35℃降温至20℃。整个琥乙红霉素结晶过程时间控制在2小时。得到琥乙红霉素晶体21kg,所得晶体为长棒状晶习,主粒度162μm,粒度分布呈现单峰分布。
4.一种琥乙红霉素结晶,其特征在于,其晶体为长棒状晶习,主粒度100~180μm,粒度分布呈现单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琥乙红霉素结晶,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59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