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莓的气调保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4595.6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8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傅达奇;李莹;王云香;赵晓丹;罗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152 | 分类号: | A23B7/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草莓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莓的气调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草莓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浆果类果实。草莓果实色泽鲜红、柔软多汁、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的美誉,草莓因其营养丰富,医用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是春季最早上市的高档水果之一,目前主要是在春节前后1-2月份,4-5月份两段时间上市,春节期间售价高,能达到32元/kg,但草莓果实属浆果,含水量高(90%-95%),组织柔嫩,果皮极薄,一般采后几小时就会出现水渍状白斑,并且室温下放置1-2天果实就会变色、变味,失去商品价值。现有技术中,多为冷藏,在0℃的低温下和90%-95%的相对湿度下能贮藏7天左右。
因此,研究草莓保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莓的气调保鲜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草莓的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草莓于冷库中预冷后,放入气调保鲜箱后密封,再置于冷库中冷藏;
其中,所述气调保鲜箱中,臭氧的浓度为80%,氧气的浓度为19.2%,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8%。
上述方法中,草莓适宜的采摘成熟度为八成熟,八成熟的草莓果实具有较好的货架期和营养品质;且草莓果实均为新鲜采摘,且摘后低温环境下2h内运回实验室。
所述预冷步骤中,预冷的时间为使草莓的中心温度达到冷库的温度,具体为12-24小时,更具体为24小时。
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预冷步骤之后,放入气调保鲜箱步骤之前,先将所述气调保鲜箱于2±1℃冷库中预冷并用臭氧消毒。
所述消毒步骤中,消毒的次数为1-3次,具体为3次。
所述冷库的温度为0-4℃,具体为2±1℃。将包装好的草莓贮藏在2℃±1℃的冷库中,可以较好的抑制草莓果实采后的生理生化代谢反应,降低其呼吸速率,抑制草莓果实表面霉类的生长和繁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点:
1.臭氧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氧化和杀菌能力的不稳定气体,其在水中和空气中会逐渐分解成氧气,无残留,所以在食品保鲜与加工领域被广泛应用。臭氧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已广泛应用于果蔬贮藏保鲜领域。臭氧处理果蔬本身无残留,不会积累任何有毒物质,它不仅能杀灭有害微生物,一直果蔬新陈代谢,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解果蔬表面的微生物毒素及农药残留,还能氧化分解果蔬生理代谢产生的催熟剂乙烯气体,防止衰老。目前在草莓的臭氧保鲜研究中,对草莓贮前进行臭氧处理并结合低温贮藏的报道国内尚不多见。
2.本发明应用气调保鲜箱,可以使臭氧气体有效的进行杀菌和抑制作用,同时有效的隔绝了草莓果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交叉感染,而且低温环境可以有效的抑制草莓果实采后的生理生化代谢反应,降低其采后呼吸速率,抑制细菌霉菌的繁殖,使气调保鲜和低温冷藏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其在18天内保持新鲜的色泽和较好的货架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草莓保鲜处理操作流程图。
图2为臭氧保鲜处理对草莓腐烂率的影响。
图3为臭氧保鲜处理对草莓硬度的影响。
图4为臭氧保鲜处理对草莓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图5为臭氧保鲜处理对草莓可滴定酸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而得。下述实施例中,腐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腐烂率=(腐烂个数/总果实数量)x100%
果实的硬度均用FT02型果实硬度计测量;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SSC)用PAL-1手持糖度计测定;可滴定酸(TA)含量测定参照韩雅珊方法(酸碱中和法)。
实施例1
1.采摘:采摘时,比较适宜的采收时间是清晨露水已干或近傍晚,其他时间不宜采收,采收时应连同果柄一同采下,必须轻拿、轻摘、轻放,采摘后切忌随意翻动。
2.筛果:选择成熟度一致的草莓品种(红颜)果实(八成熟),去除畸果、烂果,选择大小一致的果实,均匀地摆放在容量3.5Kg的托盘中;
并在然后
3.预冷:于当天将装盘的草莓果实于0℃-4℃的冷库中预冷24h,使草莓果实中心温度降至冷库温度,以散除田间热。
4.灭菌:对气调保鲜箱用臭氧气体填充三次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包装后因温度差异产生的冷凝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45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