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固相快速制备环戊二烯改性碳纳米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5119.6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6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岩;肖胜雄;徐泗蛟;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展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168 | 分类号: | C01B32/168;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嘉倩 |
地址: | 25622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固相 快速 制备 环戊二烯 改性 纳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环戊二烯改性碳纳米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流化状态的环戊二烯和碳纳米管;在150‑500℃的温度下,使流化状态的环戊二烯和碳纳米管的混合物进行反应;其中,所述环戊二烯与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0:1‑1:10。所述方法可以采用流化床反应器、管式反应器或螺旋反应器进行。该方法充分利用制备装置接触面积大、传质传热速率高的特点,使改性反应更加快捷高效。同时避免了高温长时间反应导致的环戊二烯自身聚合的缺点,提高了反应效率。该工艺方法简单易操作,适合工业化放大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环戊二烯对碳纳米管进行改性的方法。本发明环戊二烯改性碳纳米管的方法具有操作性强,得到的环戊二烯改性碳纳米管纯度高,接枝率高,不易发生团聚和缠结,成本较其它方法低,重现性好的优点,所得的产品质量稳定,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具有非常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杨氏模量约为1.8TPa;拉伸强度约为200GPa,比钢的强度高100倍,重量却只有后者的1/6到1/7。同时,碳纳米管的弹性应变最高可达到12%左右,拥有像弹簧一样良好的柔韧性。碳纳米管的电导率可达到铜的1万倍,导热性也非常好。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碳纳米管在纳米电子器械、催化剂载体、电化学材料、复合材料等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有技术存在多种碳纳米管的制造方法,例如魏飞等的中国专利CN1327943A公开了一种流化床连续化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及其反应装置,该方法包括主要包括催化剂处理步骤和碳纳米管制造步骤:
所述催化剂处理步骤包括:将过渡金属的氧化物催化剂载于担体上,将负载催化剂放在催化剂活化反应器内,于500-900℃温度下,通入流动的氢气或一氧化碳与氮气的混合气体进行还原反应,使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还原为单质金属纳米颗粒,氢气或一氧化碳与氮气按体积比1:0.3-1混合,还原时间为0.3-3小时。
所述碳纳米管制造步骤包括:将上面得到的催化剂送至流化床中,流化床的温度为500-900℃,通入一氧化碳及7碳以下低碳烃与氢气、氮气的混合气体至反应器内,气体配比为氢气:碳源气体:氮气=0.4-1:1:0.1-2,反应过程空速为5-10000小时-1,气体的空塔流速为0.08-2米/秒,流化床的下部得到直径为4-80纳米、长度为0.5-200微米的碳纳米管。
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可有利地制得各种碳纳米管。
但是,碳纳米管具有极强的表面效应,这种纳米材料独有的特性会导致碳纳米管之间非常容易发生团聚和缠结,难以分散,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功能化改性,提高碳纳米管的分散性能和界面结合力。
现有技术对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主要有羧基化改性、羟基化改性、胺化改性、接枝共聚改性、电化学改性、辐照自由基改性、有机包覆改性等,例如刘建影等的中国专利CN102689893A公开了一种对碳纳米管进行羧基化改性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纳米碳管/锡银铜复合无铅焊料的制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浓硝酸/浓硫酸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浓硝酸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3:1;
2)将待处理纳米碳管置于反应器中后,向反应器中倒入配制好的浓硝酸/浓硫酸混合溶液,直至所有纳米碳管被浸没;
3)将反应器置于超声分散仪中,超声反应4小时以上,超声频率35千赫;
4)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改性后的纳米碳管直至pH值等于7;
5)将洗涤后的纳米碳管置于真空烘箱烘干,烘干温度60℃,烘干时间4小时以上,得到表面改性纳米碳管。
上述这些改性方法大都存在反应复杂,周期较长,难以工业化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展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展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5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多孔生态砖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新型静态体积法配气装置及其配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