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5693.1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0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武;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9/00 | 分类号: | H02P29/00;B25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工具 功能附件 控制装置 标准位置 电机 位置传感器 复位控制 控制电机 自动复位 复位 驱动 检测 进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电动工具包括:电机、传动机构、控制装置和功能附件,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功能附件往复运动,功能附件具有一个标准位置,控制装置控制电机,控制装置中至少包括一个能检测功能附件位置的位置传感器;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一个使功能附件完成一个以上周期的往复运动后复位至标准位置的复位控制进程。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能使电动工具准确的自动复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动工具中有一类工具是通过电机驱动功能附件往复运动来实现具体操作的,比如电动扭力扳手、电动剪枝机、修枝机等。对于这类电动工具而言,出于安全以及方便用户操作的考虑,希望该类电动工具不实现工具功能时能自动复位。以图1所示的电动扭力扳手100为例,该电动扭力扳手100为开口扳手,在使用该工具时,用户希望在每次使用时均能保持在图1所示的状态,而实际上每次停机之后,电动扭力扳手100往往如图2所示处于一个随机位置,给用户的使用造成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电动工具准确的自动复位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电动工具包括:电机、传动机构、控制装置和功能附件,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功能附件往复运动,功能附件具有一个标准位置,控制装置控制电机,控制装置中至少包括一个能检测功能附件位置的位置传感器;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一个使功能附件完成一个以上周期的往复运动后复位至标准位置的复位控制进程。
进一步地,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PWM信号控制电机转速。
进一步地,复位控制进程至少包括:一个控制功能附件以第一运动模式运动至标准位置并在之后的预设时长内仍以第一运动模式运动的预复位进程、一个在预复位进程结束后控制功能附件以第二运动模式运动的中间进程、一个在中间进程结束后控制功能附件以第三运动模式运动的复位进程。
进一步地,在第一运动模式中,功能附件作匀速或加速运动;在第二运动模式和第三运动模式中,功能附件作减速运动。
进一步地,在第一运动模式中功能附件的最大运动速度大于在第二运动模式中功能附件的最大运动速度;在第二运动模式中功能附件的最大运动速度大于在第三运动模式中功能附件的最大运动速度。
进一步地,位置传感器至少具有一个探测范围,探测范围中至少具有两个位于探测范围边界的极限探测位置以及一个位于它们之间的标准探测位置,传动机构具有一个与功能附件传动连接的传动件,传动件或者功能附件上至少具有一个检测点,检测点在功能附件处于标准位置时处于位置传感器的标准探测位置。
进一步地,检测点处于探测范围运动时,位置传感器根据检测点位置的变化产生与位置一一对应的位置信号;检测点处于极限探测位置时,位置传感器产生边界信号;检测点处于标准探测位置时,位置传感器产生对中信号。
进一步地,预复位进程中如果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检测点则控制装置开始计时并在满足第一预设时长后触发中间进程,控制装置在触发中间进程时开始检测,并在检测到检测点进入到探测范围后触发复位进程;控制装置在触发复位进程时开始计时,在满足第二预设时长后停止电机转动。
进一步地,位置传感器至少具有一个探测范围,探测范围中至少具有两个位于探测范围边界的极限探测位置以及一个位于它们之间的标准探测位置,传动机构具有一个与功能附件传动连接的传动件,传动件或者功能附件上至少具有一个检测点,检测点在功能附件处于标准位置时处于位置传感器的标准探测位置;
电动工具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a、由用户操作或控制信号触发复位控制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5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