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野棉花叶中提取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99702.4 申请日: 2014-06-27
公开(公告)号: CN104119419A 公开(公告)日: 2014-10-29
发明(设计)人: 高鸿;王洁;钟凯;黄毅娜;朱一伦;高晓玲;徐正君;山口五十磨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C07J63/00 分类号: C07J63/00;C07H15/256;C07H1/08;A23L3/3562
代理公司: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代理人: 邓继轩
地址: 610065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棉花 提取 皂苷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野棉花叶中提取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Clematoside S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植物化学化领域。

背景技术

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的一类化合物,常见的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抗炎、抗菌、降低胆固醇及心血管活性等。该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双子叶植物,如豆科、五加科、伞形花科、桔梗科、毛茛科。野棉花(Urena lobata L.)为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其根或全草可入药,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研究表明,野棉花全草中含有氨基酸和蛋白质、糖类、皂苷、鞣质、酚类、有机酸类、黄酮类等成分(谢臻,陈勇,韦涛.地桃花化学成分预实验及紫外-可见光谱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26(3):225-227)。中国专利,ZL201210246966.4已报道了野棉花叶经柱层析后,甲醇洗脱组分有较强的酵母菌抑制活性,但未对其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因此,本发明对野棉花叶中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首次分离得到了一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Clematoside S,并对其抑制食品腐败酵母菌活性进行了测定。

在食品腐败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腐败变质最为常见,由于食品性质、来源和加工处理不同,引起食品腐败的微生物种类也有所差异,通常细菌、霉菌、酵母都能引起食品腐败。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第一,它能在食品中产生的大量次级代谢产物如酒精、有机酸、酯类等,从而对食品的感官质量产生影响;第二,酵母具有降解胶质和淀粉的能力,破坏了食品的质感、粘性;第三,酵母能产生一些列挥发性含硫化合物,会影响食品的气味和风味。因此,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具有酵母菌抑制活性的抑制剂已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也是该领域所期盼的研究、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从野棉花叶中提取具有食品腐败酵母菌抑制活性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Clematoside S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特点是从野棉花中制备食品腐败酵母菌抑制剂的抑制效果好,其对不同种食品腐败酵母菌显示了较强的抑菌活性。

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实施实现,其中所述原料份数除特殊说明外,均为重量份数。

从野棉花叶中提取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Clematoside S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从野棉花叶中提取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Clematoside S,其结构式如下:

从野棉花叶中提取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干燥野棉花叶粉碎,平均粒度为300~500μm,按料液比1g∶15~25mL加入正己烷,在室温下震荡18~30h,过滤、分离除去正己烷萃取液;

(2)将上述脱脂野棉花叶,按料液比1g∶20~30mL加入甲醇作为提取剂,在室温下震荡24~48h,分离上清液,并将上清液浓缩干燥后获得甲醇浸膏;

(3)将上述甲醇浸膏悬浮于甲醇50~100mL,上大孔吸附树脂Diaion HP-20层析柱,用甲醇-水梯度洗脱,浓度为0wt%、20wt%、40wt%、60wt%、80wt%、100wt%,洗脱流速为2~4mL/min;

(4)分别收取各组分的甲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后得到样品,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继续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制备色谱的分离条件:色谱柱为制备柱,流动相为水和甲醇,等度洗脱;

(5)将上述步骤(3)或步骤(4)收集的100wt%甲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后得到样品,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继续分离纯化,分析条件如下:ODS-4251-K色谱柱(10×250mm,5μm);流速,2.8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5nm;等度洗脱液:40min,80%甲醇(0.1%甲酸);收集14.7min的色谱峰,减压除去溶剂,即得具有抑制活性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从野棉花叶中制备的具有食品腐败酵母菌抑制活性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用于食品抗腐败。

性能测试

1、采用快速原子轰击质谱测定法(FAB-MS)对Clematoside S的分子量测试得到了证实,如图1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97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