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载具的动力传递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1603.5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1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林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美华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动力 传递 机构 | ||
本发明属于电动载具所使用的传动机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单一旋转动力源,分别带动两行星减速模块及两输出轴作差速输出的电动载具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壳体、马达定子、第一输出轴、马达转子、第一行星减速模块、第二输出轴及第二行星减速模块,其中马达定子、马达转子、第一行星减速模块及第二行星减速模块分别容置于壳体内,且第一行星减速模块与第一输出轴相连接,第二行星减速模块与第二输出轴相连接,且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之间并借由一可活动的定位机构作连接,使第一输出轴及第二输出轴分别借由第一行星减速模块及第二行星减速模块作差速输出,达到使用单一动力源即有双输出动力源的差速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载具所使用的传动机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单一旋转动力源,分别带动两行星减速模块及两输出轴作差速输出的电动载具的动力传递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如:电动代步车、工厂搬运车、高尔夫球车、电动沙滩车等电动载具,因为负载较低且不需要时速快,而不需采用使用石化燃料的引擎结构,大多都是采用以电动马达作为旋转动力源,其利用电池的电力作为驱动,因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然而,大多数的电动载具所使用的电动马达多采用高转速设计,配合适当的动力传递机构,可将电动马达的高转速动力经过转换而成为高扭力动力,以带动该电动载具作移动。但,这类动力传递机构的设计都是将单一旋转动力源经减速而输出至一输出轴上,且分别于该输出轴的两端部分设一轮体,故该两轮体仅能作同步的旋转运动,因此,该电动载具无法在原地进行转弯移动或转向。是以,为了解决该一问题而针对该两轮体分别安装马达及动力传递机构,使该两轮体可进行不同步的旋转运动,以达到前述原地进行转弯移动或转向等功效,相对地,也提升了制造时的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
有鉴于此,如公开号为第M472137号公开的台湾新型专利公告,“传动装置”包括:一壳体、一第一行星齿轮模块及一第二行星齿轮模块,该壳体包括一第一外壳及一第二外壳;该第一行星齿轮模块包括一第一行星架、一第一太阳齿轮、多个第一行星齿轮及一第一环形齿轮,一第一传动件穿套该第一外壳并固设于该第一行星架;该第二行星齿轮模块包括一第二行星架、一第二太阳齿轮、多个第二行星齿轮及一第二环形齿轮,一第二传动件穿套该第二外壳并连动该第二环形齿轮,借由该第一行星齿轮模块的该第一环形齿轮及第一行星架的差速输出,使用单一旋转动力源而具有双输出动力源的差速效果,使该两输出轴可分别带动该两轮体作差速转动,亦即使该两轮体作不同步的转动。
然而,从该新型专利的构造作分析之后,本案申请人认为其有多处不可实施的缺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该两输出轴系独立不相连接,造成该第一行星齿轮模块及该第二行星齿轮模块在旋转时难以顺畅动作,并容易压偏致输出轴卡死或断裂,如此一来,反倒容易使其减速效果低落或故障,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载具的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利用两组行星减速模块及相对应的一对输出轴,该输出轴之间具有定位活动连接,进而形成具有减速效果的差速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美华,未经林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16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