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膜接触器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5934.6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6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华;张星星;赵辉;洪海云;付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B01D63/10;B01D6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张叶兴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接触器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膜接触器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膜接触器内装有大量的中空纤维,纤维的壁上有微小的孔,水分子不能通过这种小孔,而气体分子却能够穿过。膜接触器可以起到多种用途,包括:从液体中去除夹杂气体、去除液体内的气泡、过滤液体、将气体加入液体等。空心纤维膜接触器通常包括一束空心纤维,壳体,壳体包围纤维束。有四个端口:第一流体进口,第一流体出口,第二流体进口,第二流体出口。空心纤维在外壳内两个端面封装,形成封装部位,封装部位及壳体外侧有纤维孔,该纤维孔形成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
例如公开号为CN1680006A的专利在壳体内设有中心管,该中心管通过端盖,该中心管连通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该中心管壁上有多个开孔。第一流体进口的流体通过中心管进入壳体内,与纤维平行或垂直流动。
例如公开号为CN103153427A的专利采用隔断式膜接触器,包括开孔中心管,围绕管的中空纤维,固定空心纤维端部的封装部位,位于封装部位之间的隔断,以及围绕中心管、中空纤维、封装部位、隔断的壳体。纤维在隔断处是敞开的,即流体可以从封装部位之间的纤维中穿过。
但是上述两种形式的膜接触器在运行中,没有明确流道,液体与中空纤维接触机会少,易形成死角和液体流动集中的现象。死角处液体流动少,浪费膜丝面积;水流集中使液体与膜丝不能均匀的接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膜接触器存在液体与中空纤维膜丝接触机会少,脱气效率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增加流道长度和流体停留时间,加强液体与膜丝的接触从而提高脱气效率的新型膜接触器及其制造工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膜接触器,包括中心管、壳体、端盖,还包括多圈缠绕在中心管上的膜卷筒,所述的膜卷筒包括中空纤维膜基面及固定在中空纤维膜基面上的螺旋式隔断,中空纤维膜基面由多根中空纤维膜丝作为横向、编织线为纵向编织形成。将膜丝编织成面便于固定螺旋式隔断,同时使膜丝能够卷绕紧密装入壳体中,大幅度的提高了膜的装填密度,同样体积下膜面积增加了30%。螺旋式隔断,可以增加流道长度和流体停留时间,加强液体与膜丝的接触,尤其加强液体与膜丝横向接触,从而提高脱气效率。
作为优选,中心管两端径向向外设置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穿过膜卷筒且与中心管相通,布水管外壁设有通孔,中心管内密封设置挡板,挡板位于布水管内侧。液体进入中心管端部后,由于挡板的阻挡,液体进入布水管,通过布水管上的通孔进入到膜卷筒,可以防止液体流动稀疏部位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水流集中部位的产生。有效的防止了水流短路现象,可以使液体更加流畅均匀的在组件中流动。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式隔断的螺旋长度为0.1m~5m,直径为4cm~100cm,周期数为0.5~20。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空纤维膜丝壁厚范围5~1000μm,毛孔细度范围10%~80%。
作为优选,所述的编织线采用丙纶、氨纶、腈纶、棉纶、棉。
作为优选,所述的封装位置预留5cm~10cm,布水管位置离中心管端部10cm~13cm,挡板位置离中心管端部15cm~17cm。
作为优选,所述的布水管的直径选择10mm~40mm。
一种新型膜接触器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中心管预留封装位置,封装位置内侧径向向外设置布水管,布水管与中心管相通,布水管外壁设有通孔,中心管内密封设置挡板,挡板位于布水管内侧,封装位置、布水管、挡板在中心管两端均对称设置;
2)按照设计要求,对照中心管的长度和直径,卷出基面模型,然后将基面模型展开,将多根中空纤维膜丝作为横向、编织线为纵向编织形成中空纤维膜基面,中空纤维膜基面与展开的基面模型大小相同;
3)按照预先设计的螺旋式隔断的参数做出隔断模型,将隔断模型展开获得螺旋线轨迹;
4)在中空纤维膜基面上按照步骤3)获得的螺旋线轨迹进行涂胶;
5)将涂胶后形成螺旋形突起的中空纤维膜基面卷绕在中心管上,切割出穿过布水管的通孔并封装在预留的封装位置上,固定在壳体内,形成膜卷筒,此时脱气口是与膜丝孔相通的;
6)将端盖安装到壳体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59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