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7597.4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8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章利进;塞韦里茨·格奥尔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B25F5/02;B25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工作头能够旋转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电动扳手包括工作头以及主机部分,其作为一种通过电力驱动来拧紧螺丝的工具使用,广泛的受到使用者的青睐。但是,现有的电动扳手中,其通常只有一只工作状态,也即是工作头只能处于一固定的位置,当需要对一些比较难以操作的拐角或者缝隙等狭窄区域进行操作时,对于现有的电动扳手,一方面电动扳手工作头与主机处于同一轴线上,从而使得电动扳手的体积较大,难以深入到狭窄区域中;另一方面,对于位于需要拐弯才能操作的区域,工作头难以接触到待操作的区域。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头能够旋转的电动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主机和工作头,工作头相对主机至少具有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的两个以上的工作位置,主机包括:主壳体、电机以及动力组件,电机设置在主壳体中,动力组件中至少包括一个由电机驱动的动力轴;电动工具还包括:一个能使工作头随着其相对主机转动的旋转壳体,旋转壳体与主壳体构成转动连接,工作头包括:头部壳体、驱动组件和被驱动组件驱动而枢转的输出头,驱动组件至少包括一个将扭矩引入驱动组件的驱动轴;动力轴与驱动轴之间至少具有:在工作头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采用的第一传动模式、在工作头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采用的第二传动模式,工作头中至少头部壳体与旋转壳体构成滑动连接,驱动轴与头部壳体同步滑动;头部壳体相对旋转壳体滑动时至少具有第一滑动位置和第二滑动位置。
进一步地,头部壳体处于第一滑动位置时,旋转壳体处于能相对主壳体转动的解锁状态,头部壳体处于第二滑动位置时,旋转壳体处于相对主壳体固定的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旋转壳体处于解锁状态时,动力轴与驱动轴解除传动;旋转壳体处于锁定状态时,动力轴与驱动轴构成传动。
进一步地,动力组件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实现第一传动模式的第一传动部,驱动组件至少包括一个能与第一传动部接触而构成扭矩传递的第二传动部,第一传动部随着动力轴同步转动,第二传动部随着驱动轴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接触配合时,旋转壳体处于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头部壳体处于第一滑动位置时,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脱离接触配合。
进一步地,动力组件至少包括一个用于实现第二传动模式的第三传动部,驱动组件至少包括一个能与第三传动部接触而构成扭矩传递的第四传动部,第三传动部随着动力轴同步转动,第四传动部随着驱动轴同步转动;在头部壳体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且动力轴与驱动轴处于第二传动模式时,动力轴和驱动轴的枢转轴线倾斜或垂直相交。
进一步地,工作头还包括一个能偏压头部壳体使其向第二滑动位置靠近的偏压元件。
进一步地,动力轴和驱动轴至少部分位于旋转壳体内。
进一步地,电动工具为一种扭力扳手。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旋转壳体使得工作头可以自由的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且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时,动力轴和驱动轴之间采用不同的传动模式进行扭矩的传递,解决了现有的电动工具不能在拐角或者缝隙等狭窄区域进行操作的问题,从而实现工作头具有两种工作状态,满足了工作环境不同时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的电动工具处于另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的电动工具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此时工作头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且头部壳体处于第一滑动位置;
图4所示为图2中的电动工具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此时工作头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且头部壳体处于第一滑动位置;
图5所示为图3中所示头部壳体处于第二滑动位置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4中所示头部壳体处于第二滑动位置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3中所示的A-A向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75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