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色头控制机构的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8256.9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9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廖进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兴全龙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58 | 分类号: | D04B15/5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王声信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控制 机构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变色头控制机构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针织机(圆编机)在编织布料时,若是布料需编织有不同颜色的图案时,皆会于针织机的喂纱口处加装一变色头,在编织过程中,该变色头会适时地将有色纱线带至喂纱口上让织针钩纱,让有色纱线一并编织,使编织后的布料具有不同颜色的图案效果。
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510004228.9)公开了一种变色头的控制机构,该变色头可装设于针织机上,并在针织机的推动轨道及选针器的控制下,可对织针作有色纱线的喂纱动作,让编织后的布料具有不同颜色的图案效果,如图1所示,该变色头主要由机体10、控制机构20、连动机构30和作动机构40。所述的控制机构20安装在机体10的上部,作动机构40安装在机体10的下部,起动作传递作用的连动机构30连接于控制机构20与作动机构40之间。所述的控制机构20包括为机体10一部分的本体1’、多个选色板2’、多个推纱板3’、多个选针器4’及一推动件5’,所述的选色板2’其间隔地设置于该本体1’内部近顶部处,所述选色板2’采用两件式设计,各包含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一连杆21’后端以一枢轴213’枢设于该本体1’,第一连杆21’前端形成第一钩部211’,在第一连杆21’的靠近枢轴213’处的下方设有一色板弹簧23’;所述第二连杆22’中间枢设于该本体1’,所述第二连杆22’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二钩部221’及一顶掣部222’,该第二钩部221’与该第一连杆21’的第一钩部211’相互钩接。多个选针器4’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分别顶压在第一连杆21’上缘多个凸部212’;所述的推纱板3’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该本体1’内部,所述推纱板3’设置于所述选色板2’前方,并在朝向第二连杆22’的侧壁处设有一凹槽31’,所述选色板2’的第二连杆22’的顶掣部顶抵于所述推纱板3’带凹槽31’的侧壁处。由于在色板弹簧23’两端分别顶靠在第一连杆21’的中后部,选针器4’在进行顶压动作时,第一连杆21’上缘凸部212’距第一连杆21’枢轴213’的距离长短不一,导致第一连杆21’ 上缘凸部212’至枢轴213’之间的力矩各不相同,因此施加在各个选针器4’上的压力也各不相同,远离枢轴213’的选针器4’在需要的向下作用力最小,而靠近枢轴213’的选针器4’需要的向下作用力最大,这样由于选针器4’所需的向下作用力大小不一致,使得在选针器4’在选针动作中,其施加在选针器4’上力度大小较难以控制,使得变色头动作不稳定,喂纱质量较差;同时由于该推纱板3’设有一凹槽31’,其在与第二连杆22’的反复关联运动中,其凹槽31’的细长部反复受到第二连杆22’顶掣部222’的反复冲击,易发生断裂,增加了该变色头的故障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力均匀、喂纱质量高及故障率低的变色头控制机构的改进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变色头控制机构的改进结构,它包括机体、多个选色板及多个推纱板,所述的推纱板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该机体内部,其前方与一推纱弹簧相互抵靠,其后方与选色板相互抵靠;所述的多个选色板间隔设置于该机体的内部,其中:
所述的选色板各包含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
所述的第一连杆呈倒L形,在其水平段上缘设有可供选色销压掣的凸柱,其下缘设有供第一连杆回复的色板弹簧;在其竖直段间隔开设两个导向槽,上述两个导向槽间隙套接在导向销上,导向销固定在机体上;在第一连杆竖直段朝向推纱板的侧壁设有一凹槽;
所述的第二连杆中部铰接在机体上,第二连杆的左端靠接在第一连杆竖直段的凹槽内,第二连杆的右端与第三连杆的侧壁相顶靠;
所述的第三连杆呈L形,其上端铰接在机体上,在其竖直段侧壁朝向第二连杆处开设一凹槽,该凹槽与第二连杆的右端间隙套接,第三连杆的水平段外端与推纱板内侧壁顶靠;
所述的推纱板与第三连杆相顶靠的侧壁设有让位部,该让位部实现当推纱板向下运动时,第三连杆向推纱板方向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连杆凹槽为半圆形凹槽,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左端为圆形连接段,该圆形连接段的外弧面与半圆形凹槽的内弧面相切。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右端设有一顶掣部,该顶掣部为一细长凸部。
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杆的凹槽为一带斜面凹槽,该斜面由上至下至第一连杆竖直段的水平距离渐短。
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杆的右端设有一顶掣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兴全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兴全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82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CB板的半固化片生产装置
- 下一篇:纺织设备及控制电路板、扩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