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滚动元件中间轴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2360.5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4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T·A·戴恩泽尔;D·C·西蒙;B·J·芒努斯;P·M·赖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06 | 分类号: | F16D3/06;F16C3/03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吴超,何逵游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 元件 中间 组件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享有于2013年5月21日申请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系列号61/825884的优先权,作为整体参考合并在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车辆的轴连接以及,更具体的,涉及中间轴组件。
背景技术
中间轴(I轴)设计为将转矩从转向柱传递给转向齿轮的部件。它们也可以允许轴向移动同时保持这种传递转矩的能力。一些已知的I轴通过间隙控制和摩擦控制扭转速率以及轴向滑动力,并且这些I轴通常被称为摩擦滑动器I轴。
一些已知的摩擦滑动器I轴由在金属管内滑动的带有塑料基涂层的金属实心轴组成。许多这种摩擦滑动器必须保持极度紧密的容差。由此,由于这些部件的横截面因应用而变化,所以布置在金属实心轴上的基于塑料的涂层必须定制以适应它将布置于其中的特定的管。如此,这个过程在大生产规模上是难以使用且维持的。因此,需要提供一种I轴,具有可变的容差,从而可以用于各种尺寸的I轴部件。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滚动元件中间轴组件的弹性耐磨板,中间轴组件具有管形轴,在该管形轴的内表面形成有轴向延伸槽。该耐磨板包括主体,主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主体限定了轴向延伸通道,其构造为容纳多个滚珠轴承,并且该主体构造为定向在管形轴的轴向延伸槽内。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滚动元件中间轴组件。该组件包括实心轴,实心轴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管形轴,其构造为容纳轴的第一端部。该管形轴具有内壁,其中形成有轴向延伸的槽,该轴向延伸的槽具有内表面。该组件进一步包括耐磨板,具有底表面并限定轴向延伸的通道,该耐磨板容纳在管形轴的轴向延伸槽内;以及至少一个滚珠轴承,被布置在耐磨板通道内并在耐磨板和实心轴之间。
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组装滚动元件中间轴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实心轴,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提供管形轴,其具有内壁,在该内壁中形成有轴向延伸槽,该轴向延伸槽具有内表面;提供耐磨板,其具有底表面并限定轴向延伸通道。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耐磨板定向在管形轴轴向延伸槽内;将实心轴插入到管形轴内;将至少一个滚珠轴承插入到耐磨板和实心轴之间的耐磨板通道内。
通过下述结合附图的描述,这些和其他优势以及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在说明书的结论部分的权利要求书特别指明并具体要求保护了视为本发明的主题。从下述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前述以及其他特征、优势将变得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滚动元件I轴组件的分解图;
图2是图1示出的I轴组件的示例性实心轴的透视图;
图3是图1示出的I轴组件的示例性耐磨板的透视图;
图4是图1示出的I轴组件的示例性管形轴的透视图;
图5是图1示出的I轴组件的沿着线5-5的组装后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图5示出的I轴组件的沿着线6-6截面图;以及
图7是图6示出的I轴组件的沿着截面7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见附图,附图中参考具体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但不被限制于此,图1示出了示例性滚动元件中间轴(I轴)组件10,主要包括轭叉12、实心轴14、滚动组件16以及管形轴18。滚动组件16包括盖20、滚动轴承22以及耐磨板2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I轴组件10构造为用于车辆转向轴组件(未示出)中。然而,在此描述的轴组件10可以用在任何其他合适的系统中。
图2示出了实心轴14,主要包括实心主体26,该主体具有第一端部28和第二端部30。第一端部28构造为插入轭叉12的孔32(参见图1)内以便于在它们之间的连接,并且第二端部30构造为插入管形轴18内。实心主体26包括槽34,槽沿着实心轴14的长度轴向延伸。
图3示出了耐磨板24,主要包括主体36,具有第一端部38和第二端部40。第一端部38包括臂42,臂构造为便于将耐磨板24保持在管形轴18内的合适位 置上(即,臂42钩在管形轴18上),并且第二端部40包括突片44,突片构造为如果实心轴14延伸朝过耐磨板24,便于防止滚珠轴承22从槽34滚出。耐磨板主体36限定轴向延伸轨道或通道46,其构造为容纳滚珠轴承22,本文对此更加详细描述。耐磨板第一端部38构造为插入盖20中,并且耐磨板第二端部40构造为插入管形轴18内。耐磨板24是能够在空心轴槽54内响应于从滚珠轴承22指向的横向力而弹性变形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未经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23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