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脂质修饰载体构建的微针阵列疫苗佐剂传递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14283.7 申请日: 2014-07-02
公开(公告)号: CN104083759A 公开(公告)日: 2014-10-08
发明(设计)人: 王汀;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9/39 分类号: A61K39/39;A61P37/04
代理公司: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代理人: 汪蕙
地址: 230001***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修饰 载体 构建 阵列 疫苗 佐剂 传递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预防感染性疾病的疫苗佐剂领域,尤其涉及新型疫苗佐剂传递系统,本质为采用功能载体构建微针阵列,用作疫苗佐剂传递系统。 

背景技术

疫苗是能够产生抗体的免疫原物质,是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疫苗从来源上分主要包括如下类型:1)灭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次体等,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2)减毒活疫苗用人工定向诱变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如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3)RNA/DNA疫苗RNA/DNA疫苗是将蛋白抗原的表达基因克隆在表达载体上,注入体内,使其抗原在体内表达后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其制备过程复杂,安全性较低。4)类毒素(外毒素)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5)亚单位疫苗(组分疫苗)除去病原体中无免疫作用甚至有害的成分(尤其是遗传物质),保留其有效的免疫原性成分制成的疫苗。 

目前疫苗多通过传统注射接种,系统免疫诱导效率高;但副作用多,生产成本高,需专业接种人员,而无法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应答降低了疫苗预防效率。 

可溶微针疫苗能高效传递Ag,无痛,作用时间较长,使用方便,最近备受瞩目;但目前微针疫苗多为皮肤贴剂,也难以诱发粘膜免疫;缺乏免疫细胞特异性传递;佐剂功能弱。 

相比较而言,粘膜疫苗具有一些明显优势:1)腔道含有大量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粘膜接种既能产生系统免疫应答,也能产生广泛的(接种部位及远端)黏膜免疫应答;由于粘膜是病原体入侵主要途径,因此粘膜免疫能够对病原体形成二道防线;2)无机械损伤,使用方便,消除了注射等器材及其污染,节省了专业人员培训费用,易于推广;3)生产成本较低。因此人们积极发展各种粘膜疫苗。 

口服疫苗使用方便,但需要较大剂量,既增加了成本也容易引起抗原耐受,而胃肠道苛刻环境更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肺部给药存在肺囊纤维化危险,辉瑞 (吸入胰岛素)正因此而撤出市场[29]。鼻腔粘膜富含MALT却紧邻中枢神经系统(CNS),接种风险较高,例如,致部分接种者面瘫(Bell's palsy),随后撤出市场。 

口腔环境缓和,利于保持Ag活性;舌下接种能够产生等同于鼻腔接种的预防效果,但不会产生CNS毒性。然而,口腔粘膜被覆复层鳞状上皮,且MALT距离接种表面相对较远;而唾液及吞咽也导致Ag大量流失,接种时需麻醉动物,对人来说完全不可行。 

此外,发展粘膜疫苗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障碍:1)亚单位疫苗Ag被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取后,一般通过MHCⅡ呈递,难以产生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无法消除侵入细胞的病原体;且部分Ag被非APC摄取也降低效率。2)Ag易于接种部位失活。3)不断分泌的粘液不但阻碍APC摄取Ag而且流动、更新较快,往往导致疫苗未进入机体即大量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疫苗的不足,提供一种脂质A修饰载体构建的微针阵列疫苗佐剂传递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脂质A修饰载体构建的微针阵列疫苗佐剂传递系统,所述微针阵列包括基底和若干固定于所述基底的微针;每一所述的微针其成分包括脂质A修饰载体、辅助材料和疫苗成分,形成疫苗佐剂传递系统。 

微针阵列包括基底和若干固定于基底的微针;每一微针其成分包括脂质A修饰载体(包含疫苗成分)及辅助材料(赋型剂)。 

脂质A修饰载体,脂质A包括单磷脂A,脂质A及脂多糖;载体包括单层、寡层、多层及多囊脂质体,类脂体,微囊,或纳米粒;载体体荷正电、负电或中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微针阵列的基底横截面为方形(一般边长小于3厘米)或圆形(一般直径小于3厘米),由糖类、聚维酮类(PVP)、淀粉类、纤维素类、或此类可生物降解材料(赋型剂)组合构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于基底的微针,数目一般大于3;高度为50-500μm;间距为100-400μm;为椎体或顶端为椎体的柱体,底面直径范围为50-500μ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未经安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42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