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7578.X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2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润一;寺岛知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大功率的高耐压半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衬底上隔着埋入式氧化膜(SiO2膜)形成有SOI(Semiconductor On Insulator)层的半导体装置。在SOI层形成有IGBT。在形成有IGBT的区域的正下方的埋入式氧化膜和衬底之间形成有空隙(空洞区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2-168646号公报
通过在埋入式绝缘膜和衬底之间形成空洞区域,从而能够使半导体装置实现高耐压化。但是,若形成空洞区域则存在半导体装置的机械强度降低的问题。如果半导体装置的机械强度降低,则存在例如当进行针对半导体装置的电极的导线接合时、或者进行半导体装置的树脂密封时半导体装置受到损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在埋入式绝缘膜和衬底之间形成空洞区域而提高耐压,并具有充分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衬底;埋入式绝缘膜,其形成于该衬底之上;SOI层,其形成于该埋入式绝缘膜之上;绝缘膜,其以从该SOI层的表面到达该埋入式绝缘膜的方式形成,将该SOI层划分为第一SOI层和与该第一SOI层绝缘的第二SOI层;元件,其形成于该第一SOI层;以及电极,其在一端具有位于该第二SOI层的正上方的焊盘,另一端与该第一SOI层相连接。在该第一SOI层正下方的该埋入式绝缘膜和该衬底之间具有空洞区域,该第二SOI层正下方的该埋入式绝缘膜的至少一部分与该衬底直接接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制造出在埋入式绝缘膜和衬底之间形成空洞区域而提高耐压,并具有充分的机械强度的半导体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半导体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对比例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图3的半导体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
标号的说明
10半导体装置,12衬底,14埋入式绝缘膜,16氧化膜,18、154空洞区域,20SOI层,20a第一SOI层,20b第二SOI层,20c第三SOI层,22、22a、22b绝缘膜,30、50元件,61表面绝缘层,61a下部绝缘层,61b上部绝缘层,70、72、74、76、78、80、82、84、86、88电极,70a、72a、74a、76a、78a焊盘,200、250、300、350半导体装置,202a、202b绝缘膜,252埋入式多晶硅,302埋入式电极,352追加绝缘层,354追加埋入式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进行说明。对相同或者相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半导体装置10的剖面图。半导体装置10具有衬底12。衬底12为例如N型硅材料,电接地(与基准电位连接)。衬底12之上形成有埋入式绝缘膜14。埋入式绝缘膜14由例如硅氧化膜形成,这里的埋入式绝缘膜有时也被称为BOX(Buried Oxide)。
埋入式绝缘膜14之上形成有SOI层20。SOI层20是埋入式绝缘膜14上的硅薄膜。以从SOI层20的表面到达埋入式绝缘膜14的方式形成有绝缘膜22。绝缘膜22是例如硅氧化膜,以在SOI层20设置沟槽(槽)后利用硅氧化膜填埋该沟槽的公知的制造方法形成。
利用绝缘膜22,SOI层20被划分为:作为高电位电路形成区域的第一SOI层20a;与第一SOI层20a绝缘,作为高电位电路接合设置区域的第二SOI层20b;以及与第一SOI层20a绝缘且与第二SOI层20b绝缘,作为低电位电路形成区域的第三SOI层20c。如图1明确所示,绝缘膜22a形成于第一SOI层20a和第二SOI层20b之间。此外,绝缘膜22b形成于第二SOI层20b和第三SOI层20c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75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非接触式IC卡结构
- 下一篇:一种IC卡充值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