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架轨道交通式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19320.3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0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强;李建成;王小萃;黄倩;丁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63/00 | 分类号: | B65G6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通式 集装箱码头 装卸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港口集装箱装卸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高架轨道交通式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背景技术
集装箱码头有两个最基本的装卸活动:装卸船和集疏运。装卸船是指集装箱通过起重和水平运输设备从船上转移到堆场,或从堆场转移到船上的过程,而集疏运是指集装箱通过起重和水平运输设备从港口腹地转移到码头堆场,或从堆场转移到腹地的过程。如果装卸船活动和集疏运活动相互干扰,将会影响码头作业效率。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堆场集装箱起重机与水平运输工具的装卸交接节奏存在固有的内禀随机性,这种随机性是无法消除的。它是由集装箱在堆场或船上的放置位置不同、集装箱在装卸船时较严格的顺序、集疏运到港的不确定性、司机操作的技术水平等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如果要克服或者适应这种内禀随机性,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和设置必要的缓冲区。
集装箱码头发展至今尤其是近三十年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目前世界各国港口集装箱装卸普遍采用的形式为“岸桥-集卡-场桥”,岸桥用于集装箱在船舶与集卡之间的转移,集卡是集装箱水平运输工具,场桥包括轮胎式场桥(RTG)和轨道式场桥(RMG),用于集装箱在堆场与集卡之间的转移。采用这种工艺形式的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没有很好解决装卸船和集疏运活动的干扰,并且其自动化程度不高。
荷兰鹿特丹港ECT(EuropecombinedTerminals)码头、德国汉堡港由HHLA(HamburgerHafenandLogistikAG)码头公司经营管理的Altenwerder码头以及ECTEuro-max码头等集装箱装卸采用的形式为“岸桥-AGV-RMG”,码头前沿与堆场间的集装箱水平运输由AGV(AutomaticGuidedVehicle)完成,RMG也实现了无人操作。采用这种工艺形式的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自动化程度高,AGV作为集装箱装卸的缓冲区,其数量决定了这种形式的装卸系统是否能很好地克服装卸作业所具有的内禀随机性。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ZPMC)研发出了环保节能的立体轨道式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该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后伸距下布置有若干条平行于岸桥大车轨道的低架桥;每条低架桥上一高一低成组布置有电动小车,高的为起重小车,低的为平板小车,它们在各自轨道上可以互不干涉的交叉运行;低架桥下对应每垛堆箱区布置有地面电动平板车,该平板车轨道垂直于低架桥并延伸至堆箱区的陆侧端部装卸区;堆场采用RMG,其轨道垂直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大车轨道。ZPMC研发的这种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易于实现自动化,但是由于平板小车的数量有限,集装箱装卸的缓冲区较少,不能很好适应岸桥、场桥、平板小车三者之间装卸转接节奏的异步性。
天津张占成在其发明专利ZL201110217670.5中综合考虑码头空间利用率和装卸作业效率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立体交叉式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该系统将港口码头最基本的两个活动(集疏运和装卸船)布置在空间的不同层,装卸船小车在高架桥上行驶,集疏运车辆在地面行驶,这样避免了两个活动的相互干扰,大大增强了码头的紧凑感和装卸作业效率,同时集装箱在高架桥上的转接和运输皆是在轨道上进行的,这样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然而,这种构想下的集装箱在装卸船活动中需要经过多次的转接,并且转接小车数量有限,整个系统的柔性很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减少装卸船活动与集疏运活动的互相干扰,解决装卸系统存在的内禀随机性问题的高架轨道交通式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高架轨道交通式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该系统包括船舶、用于特殊集装箱水平运输的集卡、岸桥、RMG、集装箱、堆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岸桥与RMG、堆场之间均通过环形的高架轨道系统连通,高架轨道系统中轨道的数目与岸桥的数目相同,且每一条轨道对应一个岸桥;岸桥跨距下设有通道,并设有用于特殊集装箱水平运输的集卡;高架轨道系统上设有水平自行运输小车用于标准箱体的水平运输;集疏运车辆沿地面指定线路行驶,用于集装箱的集合和疏散;堆场布置在码头前沿后方,用于集装箱的临时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93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放卷轴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辅助卸砖装置用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