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7911.5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1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川村圭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无级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有四节连杆机构型无级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有:输入轴,其被传递来自车辆中设置的发动机等行驶用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出轴,其与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地配置;多个旋转半径调节机构,它们被设置在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上;多个摆杆,它们摆动自如地轴支承在输出轴上;以及连杆,其在一个端部具有旋转自如地外嵌在旋转半径调节机构上的输入侧环状部,另一端部与摆杆的摆动端部联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各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由偏心地设置在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上的圆板状的凸轮部、偏心且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该凸轮部上的旋转部、沿轴向一体地具有多个小齿轮的小齿轮轴以及使小齿轮旋转的副驱动源构成。此外,在摆杆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第1单向离合器。在摆杆相对于输出轴朝一侧相对旋转时,第1单向离合器将摆杆固定于输出轴,在摆杆朝另一侧相对旋转时,第1单向离合器使摆杆相对于输出轴空转。
各凸轮部具有:贯通孔,其沿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贯通;以及切口孔,其被设置于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偏心方向上相对的位置,连通凸轮部的外周面与构成贯通孔的内周面。此外,切口孔被设置成从凸轮部的轴向一个端面到另一个端面。相邻的凸轮部彼此被螺栓固定,由此构成凸轮部联结体。凸轮部联结体的轴向一端与输入轴联结,从而由凸轮部联结体和输入轴构成凸轮轴。
凸轮部联结体因各凸轮部的贯通孔相连而成为中空,其内部插入有小齿轮轴。在小齿轮轴上,被传递有副驱动源的驱动力。插入的小齿轮轴从各凸轮部的切口孔露出。在旋转部,设置有接受凸轮轴的接受孔。在形成有该接受孔的旋转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内齿。
内齿与从凸轮轴的切口孔露出的小齿轮轴啮合。在使输入轴与小齿轮轴以相同速度旋转时,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旋转半径被维持。在使输入轴与小齿轮轴的旋转速度不同时,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旋转半径被改变,变速比发生变化。
在通过使输入轴旋转来使旋转半径调节机构旋转时,连杆的输入侧环状部进行旋转运动,与连杆的另一个端部联结的摆杆的摆动端部进行摆动。即,由旋转半径调节机构、连杆和摆杆构成了曲柄摇杆机构。摆杆经由第1单向离合器设置于输出轴,因此,仅当相对于输出轴朝一侧相对旋转时,向输出轴传递旋转驱动力(扭矩)。
各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凸轮部的偏心方向被设定为:使各个相位不同而环绕输入轴一周。因此,通过外嵌在各旋转半径调节机构上的连杆,摆杆依次将扭矩传递给输出轴,因而能够顺畅地使输出轴旋转。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025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车辆的驱动轮打滑的情况下或者在车辆颠簸而驱动轮离开路面的情况下等驱动力消失状态下,因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旋转速度增大而使离心力相应地增大,利用旋转半径调节机构来控制旋转半径所需的力变大。尤其是,在车辆以最大速度行驶的情况下,变得显著。
而且,在现有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为了即使在驱动力消失状态也能够正常控制,作为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驱动源(副驱动源),需要采用最大输出较高的驱动源。
鉴于以上方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能够抑制驱动力消失状态下的对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驱动源要求的最大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7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动阀门、活动屏蔽门及真空处理系统
- 下一篇:盘式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