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轴全时轮式车辆底盘功率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7668.5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5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晁智强;韩寿松;高建国;刘相波;宋新民;江鹏程;苏力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4 | 分类号: | G01M3/24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1000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轴全时 轮式 车辆 底盘 功率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性能检测,特别涉及一种多轴全时轮式车辆底盘功率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检测时,被测试汽车驱动轮支撑在双滚筒上,驱动轮带动滚筒转动,滚筒相当于活动路面,使汽车产生相对行驶。与滚筒串接的电涡流测功器通过改变定子线圈的电流,对其转子施加制动作用,进行加载,增加滚筒转动的阻力。汽车驱动轮为带动滚筒转动必须输出相应的动力以克服滚筒转动的阻力(即汽车行驶阻力)。
这样就可根据检测的需要调节,控制汽车的运行阻力。汽车等速运转时,驱动轮输出的动力与滚筒系统的转动阻力平衡。
电涡流测功器的定子对转子进行加载的同时,也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矩作用,此力矩使定子绕其轴摆动并经一定长度的杠杆臂传到力传感器,测控系统便将测定的力和车轮的速度换算为驱动轮的输出功率或驱动力。
底盘功率、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下:
P=F×V/3600
式中:P—底盘功率,kW;
F—测得的驱动力,N;
V—车速,km/h。
车辆的底盘功率测试方法是采用恒速模式测试功率,它是通过调节电涡流测功器施加在车轮上的阻力,在某一设定速度范围下,使其与车辆输出驱动力达到平衡,并测量其施加阻力的大小,通过速度和力的计算,而得到车辆的输出功率。
目前,对多轴全时轮式车辆测试的一般做法是,多轴全时轮式车辆挂 接车辆轴间机械式差速锁,强制使车辆的各轮的转速一致,通过上述常规方法得到车辆底盘输出功率。但是,对装用电子式差速锁和液力方式差速锁的多轴全时车辆轮式车辆测量功率时,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在底盘测功时,常规的做法是为了使车轮在某个速度下恒定,测试系统根据每一轴的实际速度,调节电涡流器对车轴(轮)施加阻力,以达到在设定速度下加载阻力与驱动力的平衡,而得到底盘输出功率。在车轮阻力调节过程中,由于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到车辆各轴(轮)的传动路线、机械效率存在差异,以及电子式差速锁和液力方式差速锁(与机械式同步锁机理不同,如电子式差速锁是阻力不平衡达到一定量时,差速锁将失去失效)等原因,造成功率吸收部件(如电涡流测功器)难以做到同时刻产生的阻力一致,又因为车辆动力分布的特性是驱动力向阻力小的轴(或轮)传递,又进一步加剧了各轮的输出驱动力差异,造成车辆各轴的底盘输出功率极不平衡,(例如,一台装用发动机功率380kw的车辆,测试时,出现某一轴的输出功率只有1-4kW的情况),由此造成测试对车辆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轴全时轮式车辆底盘功率测试方法,以准确检测避免测试过程中多轴全时轮式车辆的电子式差速锁和液力方式差速锁系统造成损伤。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多轴全时轮式车辆底盘功率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待检多轴全时轮式车辆的全部车轮置于底盘测功机滚筒上,举升器下降;
②启动汽车,手动档车辆逐步加速并换至直接档,使汽车以直接档的最低车速稳定运转,自动挡车辆挂正常行车挡起步;
③将油门踏板踩到底,使车辆车速超过功率测量点速度+5km/h,对多轴全时轮式车辆的最后一轴或倒数第二轴采用恒速模式测试功率,其余各轴跟随前一测试轴对应的电涡流的控制电路中的占空比,使各桥的控制电路中电流脉宽一致;
④待待检多轴全时轮式车辆的各轴速度稳定5秒后,记录仪表显示不少于3秒内的汽车底盘输出功率值平均值;
⑤测试结束,车辆停车,举升器上升,车辆驶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出现施加阻力差异大的情况,电子式差速锁和液力方式差速锁均能良好的工作,大大扩展了对多轴全时轮式车辆底盘测功的功能;保护测试测试车辆,避免在测试过程中出现对车辆的伤害;采用此方法测试功率,可有效减少测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76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